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委厅信息

康巴教育乘“云”而上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12-03 08:37 来源:教育导报 分享:

2020年高考成绩发布以后,一个学生找到甘孜州泸定中学英语教师张瑜,大哭了一场。并不是因为考砸了,而是“觉得对不起张老师”。

张瑜的另一个身份是泸定中学网班教师,在信息化的“语境”中,她被称为“远端”。曾经,在学生看来,她讲课没有视频里“前端”老师讲得好,“没有上课,要求还多。”……

“这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前端’成为课堂的主角,‘远端’该怎么办,作用如何发挥?”在甘孜州教体局局长祝邦文看来,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让甘孜州在运用中,触摸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现实问题。

“变化,就发生在破解问题的过程中。”祝邦文说。

教师之思:“我的价值在哪里?”

聊起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张瑜嘴里蹦出了一个词:“缘分。”

为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002年,甘孜州康定中学和成都的名校合作,开办了高中远程直播教学班,成为甘孜州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那时,张瑜还是康定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对她来说,“看着电视上课”既陌生、又新鲜,充满了吸引力。

十多年后,张瑜从“网校学生”变身“网班教师”,而甘孜州已经搭建起了智慧教育的“大骨架”,全州所有学校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并采取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和观摩式等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节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2017年,在经历了3年的录播式教学锻炼后,张瑜正式成为网络直播班教师,当时她心里打着鼓,“我的价值在哪里?”

这样的疑问还普遍存在于当地老百姓的认知中。一个学生家长见到她,打趣地说:“张老师,你的工作还松活(轻松)哦!开关电脑就能拿工资。”

最大的压力来自学生,“他们会不自觉地拿你和‘前端’老师作比较。”

而事实上,网班教师还真不轻松。“经过多年的实践,甘孜州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网班教学方法和模式。‘远端’老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网班授课的效果。”泸定中学校长林定金说,民族地区学生底子薄、差异大,而名校的“前端”老师,缺乏对“远端”的学情了解,网络教学进度又快,这就需要“远端”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时跟进,“扫除学生的听课障碍。”

“远端”教师如何参与直播教学?张瑜用了个形象的比喻,“一个老师,要演一部《西游记》”:课堂上要像孙悟空,火眼金睛,随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监督、提醒。“直播教学缺乏互动性,我们就要通过‘二次提问’,让学生有参与感、融入感。”为了能和“前端”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张瑜一般会提前一个星期拿到“前端”老师的课件,根据学生学情特点,“消化”课程,进行“二次备课”。

课后要像猪八戒,当好“前端”教师和网班学生间的“协调人”,及时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反馈给“前端”;还要像勤恳的沙和尚和唠叨的唐僧,认真给学生批改和评讲作业。

为了带好网班学生,张瑜也是铆足了劲儿,不断地学习、提高技能。2018年,在四川省高中英语教师赛课中,张瑜与“前端”老师同台竞技,最后获得了一等奖。

学生们欢欣鼓舞,张瑜更是高兴,“这传递着一种认知,老师通过努力能和‘前端’一样,同学们也一定可以和‘前端’的同学一样!”

学校之思:缺的是资源吗?

2015年,甘孜州幼儿园通过信息技术,引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按常理,这是一件有助于提高办园质量的好事,可园长晏锐的“门槛”快要被老师们踏破了:“都是来反映问题的。”

问题出在哪儿?资源太多了。

刚开始时,幼儿园把接收到的资源,包括视频、图文、课件,一股脑儿地发给每个老师,要求他们观摩学习。“东西是好东西,但我们消化不了啊!”老师们的“抱怨”,点醒了晏锐。

“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学校和老师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有效资源。”晏锐认为,幼儿园推进信息化主要面向的是教师培训,那就必须要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园这个层面,首先要帮助老师把信息‘筛’一遍,把不适合的剔除掉。”

第二步,是要帮助老师把优质资源变成“自己的”。甘孜州幼儿园将筛选出的资源,分成若干单元和主题,再分给全园教师研读“消化”,“一人一主题,一日一研读,一题一展示”。“我们要求老师带着任务去研读,还要在全园分享——研读的资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有什么依据?‘逼着’他们去学习。”

“接下来就是重构。”晏锐说,老师们根据民族地区幼儿的特点,根据手边能够运用的材料,以及教师的个人风格,把“消化”后的经验重构成课程。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对优质资源的研读、“消化”和重构,成为了甘孜州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不少新进教师在这种氛围中成长飞速。

在泸定中学,教师对信息化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抵触到配合、接受,再到主动融入的过程。

“有的老师会说,你的信息化资源好,但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的教学虽然落后,但是学生接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林定金回忆,开展信息化教学之初,不少老师都用这样的理由拒绝,他总是这样回复:“都没有试过,怎么知道好不好呢?”

在林定金看来,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地”,学校还应当建立配套的机制。泸定中学的做法是,“不管怎么样,先让老师用起来,在运用中逐步解决观念问题。”为此,学校还将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技术过程中的上线率、资料下载率等指标,纳入了教师的目标绩效考核。

区域之思:如何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去年9月,在担任“远端”教师14年之后,康定中学英语教师马雪梅,第一次站在摄像机前,成了一名“前端”教师。她的课堂通过网络,直播到了甘孜州更为边远的农牧区县学校。

这场直播还有更深远的意义,这是甘孜州历史上首次以本土教师为“前端”的直播教学。接下来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今年,由马雪梅授课的一个“远端”学校,学生平均成绩竟然超过了她在线下上课的班级。

将外来资源“内化”为本土优质资源,进而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甘孜州“初战告捷”。

跑马山下,折多河边,甘孜智慧教育云平台就位于一片普通的楼群之中,这个平台还有个更为让人熟悉的名字——“康巴网校”。甘孜州是藏族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今,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古老的康巴高原“飞上云端”。

每天清晨,“康巴网校”的资源整理员张敏,都会熟练地把来自各地的资源解压,按照年级、科目、章节进行梳理分类。这是网校“以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的资源A平台,几个小时之后,州内优质学校的教师就能下载和使用。

而在大楼另一层的演播厅内,越来越多像马雪梅一样的本土优秀教师,走上直播讲台,老师们既有前沿视野、又接地气的讲述,受到了越来越多边远农牧区师生的喜爱。这是“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的资源B平台,不论是康定中学的精品课程,还是甘孜州幼儿园的教研经验、泸定中学的“远端”教学模式,都能通过这个平台,辐射到全州的每一所学校。

“康巴网校是甘孜州教育资源配置的‘中枢’,把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学适用资源。”祝邦文说,甘孜州总面积接近山东省,地广人稀,各个县(市)发展差异很大,校际差异更大。从区域到学校,只有搭好平台、建好机制,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地’,提高教育水平,这是甘孜探索的核心所在。”

“边远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到底在哪里?”康定中学直播办公室负责人程远友在民族地区工作了34年,他认为“技术是其次,差的是眼界、理念和思想。”

“在信息的世界里,没有闭塞的地区,封闭的是人的内心。”在程远友看来,从区域到学校,只有搭好平台、建好机制,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地”,才能让老师尝到信息化的“甜头”,从封闭走向开放,始终保持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