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网信工作

绵阳“互联网+教育”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19-12-18 09:46 来源:绵阳市教体局 分享:

近年来,绵阳市积极主动实施“互联网+教育”计划,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了绵阳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及多终端推送平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成为常态,全市学校基本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互联网+教育”助推均衡成效显著,走在四川乃至西部前列。

一、“云+网+端”,构建“互联网+教育”生态环境

采取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绵阳教育云,为全市中小学统一部署基于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服务。2012年开通了绵阳教育云服务平台,聚合教育教学、公共服务、教育管理等应用,提供图书、期刊、视频、同步课程等海量资源和教育教学管理数据。目前,绵阳教育云租用电信、移动、浪潮等云服务空间11TB,建设应用平台9个。

采取“统一接入、统一出口、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绵阳教育城域网。早在2002年就在西部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提前十年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宽带网络校校通”。教育城域网几经升级换代,已平稳运行十六年,成为该市最大的行业专网。目前市中心互联网出口达到8G,城域网络中心网络节点间线路实现了双万兆连接和接入。

积极推进信息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拥有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了“绵阳教育资源中心”、“高中选修课”、“生学堂”、“电子学生证” 等多个APP应用。

“云+网+端”构建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避免了县市区和学校硬件、软件建设的重复投入,实现了市、县、校三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教育城域网的统一管理也确保了网络安全和绿色上网。

二、建设“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实现城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建设四级网络架构的 “互联网+教育”云服务平台,聚合“绵阳教育资源中心”和“绵阳教育公用服务平台”等多个应用,为市、县、校、教师(学生)提供资源应用和空间服务,实现教育资源城乡学校全覆盖。

通过引进、自建、共享三种方式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依托“云+端”资源平台实现所有课程在城域网内开放共享。先后遴选采购课程资源、汇聚本地优质资源合计20T,其中图书50余万册、视频2万多集、课件超过400万件,试题达500万道, 期刊近2000余种。同时激励教师共建网络资源,现汇聚本地课程资源230余万条、试题180余万道,容量达10T。自2014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来,全市教师累计晒课31943人次、37928节。其中获市级优课3924节,省级优课294节,部级优课103节。实现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版本、单元、章节的课程数字资源全覆盖。

率先在全省开通“高中选修课学习平台”。2013年启动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网上学习平台和网络课程建设,开通网络学习平台APP,实现了全市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网上学习、测评和学分认定。实现全市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网上学习全覆盖,目前已开通音体美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23门,参与选课7万余人,学习达80万余人次。

率先在全省建成“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该平台已经为全市4万余名教师、所有学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提供在线学时登记、培训项目过程管理,改变了传统继续教育培训与登记分离的模式,增强了全市教师学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率先在全省开通“开课啦绵阳家长学堂”。2018年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开课啦绵阳家长学堂”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录制40余堂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长关注人数近5万余人。

三、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常态应用

创新培训方式,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建设教师网上研修平台,将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返岗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混合式学习促进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利用该平台完成师德师风在线课程专题学习近4万人,完成市直属学校公需科目和专业知识培训每年近7000人。顺利完成2013-2017年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4万余人。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积极配合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国儿基会开展项目培训工作,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新常态。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快速提升。近几年全市学生参加国家、省级信息学奥赛、电脑制作评比、创客竞赛、机器人现场竞赛等活动3000余人次,多人次入选全国信息学冬令营、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夏令营,近100人在全国各种比赛中获奖。

试点示范引领,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各种教育信息化试点,大胆探索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模式,形成了一大批变革创新成果和经验。2018年9月,该市9个单位(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优秀单位,这些学校和单位,在利用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中,主动作为、积极投入、创新机制、扎实实践、成效明显,其经验在不同层面和范围都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依托新媒体,建立推送平台,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建设“两微一端”。充分利用绵阳教育体育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媒体,做好信息公开和教育宣传工作。拓展政务微信功能,开通通过订阅政务微信主动推送中高考成绩和录取信息。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送渠道。先后开通了“绵阳教育资源中心”、“高中选修课”、“生学堂”、“电子学生证” 等多个APP,为全市学生及家长提供服务。与绵阳电视台联合开办绵阳教育资讯频道,利用广电数字电视开通“绵阳教育信息服务平台”VOD点播频道,开通电信数字电视ITV频道,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数字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惠及广大市民。

教育优质资源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并推送到壤塘、布拖等援建地区。在全市创建30所“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基地学校”,统一建设录播教室,建设“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实现录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采用实时双向互动课堂的方式,开展名校带弱校的结对帮扶,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教育优质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实现所有学科、版本、单元、章节的优质课程数字资源全覆盖。

五、“互联网+教育”扩大绵阳教育影响力

2015年12月,绵阳市的教育信息化实践作为全省唯一城市被教育部推荐入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编制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2015)》优秀实践案例。2016年,该市作为四川唯一市州被评定为全国首批“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实验区。2017年,“绵阳教育资源中心”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第一批试点平台”。 2018年9月,该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优秀单位。2018年10月,该市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地区(全国仅8个区域),5所学校被确定为项目学校。2018年12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

“互联网+教育”永远在路上,将继续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融合创新、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建成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赵延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