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全文丨彭清华在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09-28 17:25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

在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0927日)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前夕,我们隆重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表彰我省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总结交流民族工作经验,就是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四川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国家民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电,充分体现了对我省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和工作在民族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问候!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四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立新功,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华夏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富饶的锦绣河山,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祖国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矢志奋斗。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去年9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对于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四川民族工作,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四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强调要继续把彝区、涉藏地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过程都要精准,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强调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强调要加快推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灾区发展振兴,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这些重要指示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四川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四川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决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到实处。

同志们!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为巴蜀大地发展进步战天斗地、披荆斩棘,镌刻了不朽的奋斗丰碑。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世代生活,共同建设了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从商周时期古蜀地“不与秦塞通人烟”,到春秋战国“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绝壁天险中开凿的蜀道,架起了连接中原和巴蜀的“民族走廊”。此后秦国灭蜀、刘备入川、明末清初开始的“湖广填四川”数次大移民等,历经了多次民族大融合。今天,在巴蜀大地上,生活着汉、彝、藏、羌、回等15个世居民族,还有其他41个民族成分,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建设出一个锦绣四川。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交融互鉴,共同铸就了源远流长的厚重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蚕丛、鱼凫的故事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蜀地在华夏文明中不断融合发展,隋唐时期就有“扬一益二”之说,至宋代设川峡四路得名“四川”。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奋斗进程,四川各族人民共同写下了从“化外之地”到“天府之国”的辉煌历史。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交往交流,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巴蜀文化。这一文化自古蜀文明发轫,受汉、藏、彝、羌等民族文化孕育,得长江、黄河文化浸润,汲中原、关中、荆楚等地域文化滋养,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并立互鉴。康定情歌、格萨尔史诗等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彝族火把节、广元女儿节等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相融相通。几千年延绵传承的巴蜀文化,凝聚形成了“开放包容、崇德尚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达观友善、巴适安逸”的人文精神,是四川各族群众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寄托,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四川底色。

——各族群众在这方热土上守望相助,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诗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地融入了四川各族群众的基因和血液。朱德与格达活佛结下生死之交,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歃血为盟,“牦牛革命”为处于最艰难时期的红军雪中送炭,留下了不朽的民族佳话和红色印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同四万万同胞一道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共御外侮的伟大史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全国全省各族人民与灾区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深情赞歌,展示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四川各族群众筚路蓝缕的奋进历程,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恢弘历史画卷的生动写照。正因为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巴蜀儿女在追梦圆梦道路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同志们!栉风沐雨,沧海桑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团结奋斗下,我省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共同谱写了四川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新篇。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各族干部群众“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民族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已经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大力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入脑入心、民族政策落地落实,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四川召开,隆重庆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甘孜、阿坝、凉山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命名示范区、示范单位400个,建成167个团结进步新村、12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民族地区公路通车里程达8万余公里,溪洛渡、乌东德、毛尔盖等水电站投产发电,白鹤滩、两河口等水电站加快建设。去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27.9亿元,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定。涉藏州县“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教育全面推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全省32个涉藏贫困县全部脱贫,7个尚未脱贫摘帽的彝区贫困县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正在进行最后冲刺。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地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四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充分证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手足相亲、同心相助才能汇聚起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志们!

当前,四川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省上下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巴蜀大地常开长盛,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贡献四川力量。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族干部群众,持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水利、电力、通信等短板,培育壮大藏羌彝医药、农产品加工和民族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把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种好“致富花”、结出“幸福果”。要全力攻克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堡垒,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各族群众奔康致富的内生动力。要精心谋划民族地区“十四五”发展,深度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确保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路上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

第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人心防线。要持续深化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突出抓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第四,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持续用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大力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引导各族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要积极顺应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结合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做好散居与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推动形成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在巴蜀大地交得到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第五,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良法善治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要坚定把民族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权,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要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加强民族地区社会面依法治理,确保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部署民族工作。统战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搞好综合协调,当好党委民族工作的参谋助手。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干部、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建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同志们!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和谐大好局面,携手并肩、开拓进取,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走好民族复兴同心路,共同谱写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李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