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69期)成都市金牛区实施“全劳动教育” 构建全员全纳、共建共融教育生态链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10-26 17:13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成都市金牛区坚持“全员全纳、共生共融”工作理念,围绕价值追求、内涵特征、空间拓展和实施路径,建立“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全劳动教育”体系,努力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新时代学生。

一、编制四张清单,构建一核引领目标体系

围绕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编制《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6+16+N劳动清单》,对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基地分类和评价等提出指导意见,形成区域一体贯通、分层递进的劳动教育指导体系。鼓励学校结合校本实际,突出校本特色,“一校一策”建立《校级劳动清单》。以一生一单形式与家长签订承诺书,建立《家庭劳动清单》,促进家校劳动教育联动。与社区建立《社区劳动清单》,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二、统整三类课程,深化双向贯通课程内涵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专项课题和精品课展示,理清学生劳动素养的生成机制与特点,指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统整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学科实践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以大概念、大融合理念,促进学科融合和课程整合,开发主题式、项目式等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形成多学科协同、促五育融合的基地课程新样态。设立“劳动周”,将基地课程、专题讲座和文化活动作为劳动周3个必备课程,建立悦动3+N“劳动周”实施模式,区分学段学生特点,统筹学期课时,指导学校一校一策、一班一策制定“劳动周”活动计划。目前,已培育形成“公园绿道+”、博士讲堂、锦城卫志愿服务、交子课程、童辛气象、叮咚课程、遇见蜀锦、微风田园等一批校本特色课程。

三、共建“劳动基地”,培育“三轨同步”融合生态

开展劳动教育需求分析,进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筛选整合,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场景的结构融合和价值融合,持续推动劳动基地建设。在资源类别上,将基地划分为场馆类基地、园地类基地、小区类基地和职场类基地4类,推动辖区内街道社区、公园绿地、科研院所、企业组织、学校空间和家庭空间等资源协同联动。在内容模块上,以《意见》对中小学劳动内容的指导要求为依据,将基地划分为生活服务类、生产实践类和社会参与类,明确中小学各学段学校劳动基地及课程建设标准及内容模块要点,避免基地建设的随意性。在建设方式上,根据学校和相关方资源禀赋,划分学校自助营建、家庭自助营造和协同共建三个类型,建立基地建设管理职责分散机制,提升基地建设科学性和使用持续性。目前,已建立全兴小学种植田园基地、五丁小学三创体验基地、金建小学气象科普基地、金牛实验中学科创实践基地、张家巷小学熊猫创意基地等一批校内特色劳动教育基地,与辖区15个街道全覆盖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国家动力实验室、中电十所、中电二十九所等共建20余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绷紧职责链条,建强四轮驱动保障体系

构建清晰的劳动教育职责链,成立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承担区域劳动教育牵头引领、课程开发、工作督导等职能;建立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联盟,搭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劳动教育交流平台;明确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牵头部门及劳动教育规划实施职责。树立“全劳动教师”理念,依托金牛区“TN”星光教师培训项目,对首批50余位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聘请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讲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劳动教育科研体系,成立由劳动教育中心成员、一线教师、德育专家和学术顾问等构成的区级劳动教育教研中心组,在全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设立劳动教育专项微课题;培育三批30余所劳动教育基点和星级学校,开展跟踪研究、行动研究;申报省、市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引领区校两级劳动教育科研。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坚持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多元评价,推行劳动护照2.0”评价模式,依托“金牛部落”德育APP,探索“过程记录+心得交流+数据分析”智慧评价模式;建立学生劳动教育档案袋,开展学段学习结束前学生劳动素养等级认定,实施“劳动达人”“劳动勋章”激励机制,通过科学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劳动习惯与综合素质养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