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2020年第35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11-02 17:06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重要工作

   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教育扶贫

成都医学院聚焦医教融合探索对口医疗教育帮扶新路径

西南民族大学借力科普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职业教育】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突出特色深化职教改革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打造“211平台”提升专业群集聚效应

【教育评价

西南财经大学着力深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

【资助工作

我省应对疫情洪涝双重影响“三化”推动学生资助精准高效

简讯



【重要工作】

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030日,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四川教育事业,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大意义,深入学习全会主要精神,准确把握全会释放的重要信号,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四川实际、立足教育实情,科学规划、精心谋划好四川教育“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奋力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江作讲话。

会议指出,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战略视野,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科学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寄予的重望和最新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建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厅调研座谈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强调,要集中优势力量、调动优势资源,保证稳中快进、收官开局、如期交卷。要对标对表,全力履责尽责,答好脱贫攻坚承诺兑现的政治卷,“十三五”规划收官的事业卷,“成渝协同”的战略卷,世界大运青春盛典的时代卷,“厅长突破”“处长奋进”的鼎兴卷,应急处突安全稳定的保障卷,全面从严始终从严的作风卷。要承诺践诺,全力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确保人民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要落实落细,全力冲锋冲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及年度重点任务,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要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齐心协力、多点联动,使教育合作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打好开局之战具有特殊意义。必须抓好大项目、大平台、大改革,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体现板块攻坚思路,采取项目统筹方式,追求教育强省目标,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工作方案,聚焦内部外部改革,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教师编制和人事管理、教育收费价格调控、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建立校长职级制和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方面重点突破,着力扫清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抓好大事、要事、难事,教育区域布局要与经济区更加契合,学科专业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类型布局要与国情省情教情相匹配,完善多元供给,提供“丰富可选”的教育;扩大优质供给,提供“多数满意”的教育;注重特色供给,提供“个性绽放”的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给学生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提供人人皆可成才的机会。

会议要求,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明年工作起好步。继续以四轮驱动提质晋位、破茧鼎兴,基础教育要稳中求进,在公平与质量之间寻找结合点、平衡点,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职业教育要改中快进,围绕改革方案实施抓重点、强服务,确保产教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高等教育要对标竞进,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内涵式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社会与民办教育要规范有进,既积极支持又依法治理,引导有序健康发展。同时,持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改革,提升教育供给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厅党组成员,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办公室、报刊社)

【教育扶贫】

成都医学院聚焦医教融合探索对口医疗教育帮扶新路径。1)以教育帮扶开启梦想之门挖掘自身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基础教育帮扶,每年定期组织帮扶地教育系统教师来校参加教学管理理论培训,邀请帮扶地乡村教师到学校附属小学开展“一对一”跟岗进修学习,资助帮扶村完善村级活动室建设并要求驻村干部不断增强“农民夜校”育人实效,积极号召全校师生在国家扶贫日开展针对帮扶地的“爱心助学”系列捐赠活动。发动社会爱心人士28人次参与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并筹集社会爱心资金10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资助21名贫困学子参加中专教育,首批次招收学生已进入医院参加临床实习;招收深度贫困县本专科贫困学生245人;累计培训帮扶地中小学教师118人。2)以医疗帮带谱写健康之路为甘孜县拖坝村配备具备消毒消杀功能的环卫设施,在金口河区5个定点帮扶村援建村卫生室,向金口河区卫生健康局捐赠一批新生儿医疗照护物资,并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帮扶地紧急捐赠一批防疫物资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发挥医疗帮带作用,从附属医院选派儿科、医学全科主任医师赴帮扶地开展长期定点诊疗服务,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先后20次赴帮扶地开展义诊活动、知识讲座和示范教学工作,为帮扶地定点帮扶村全体村民发放具有疾病预防知识的特色健康扶贫挂历,组织大学师生在帮扶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医疗卫生健康扶贫知识宣讲。搭建能力提升平台,连续五年开展帮扶地基层医务人员执业医师考前培训,参训学员共计400余人次,培训共计2200余学时,参训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从“凤毛麟角”大幅提升至45%左右。帮助帮扶地3名贫困户村民完成护工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接收帮扶地6名基层医务人员来学校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为帮扶地19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开通远程网课培训课程,资助帮扶地21名贫困学生免费就读护士中专,招收帮扶地21名基层医务人员就读学校成人本科,面向帮扶地开通同等学力研究生绿色通道,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先后20次赴帮扶地开展义诊活动和示范教学工作,帮助60名基层医务人员实现学历提升。3)以特色产业点亮群众智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帮助甘孜县夺多乡开展挖掘机就业技能培训50余人,培训学员就业率达到70%。选派专家赴帮扶地开展康养产业规划、中药材试种、高原西瓜试种等具有“探索性”功能的产业项目,帮助贫困群众扩眼界、转思想。在甘孜县开展“借牛还牛”特色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同时人均增收1540.65元。成功申请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扶贫专项课题,组织大学生通过大创项目参与扶贫实践,号召驻村干部手把手教授藏区百姓做好市场销售,帮助夺多乡牦牛肉和农副产品成功申请“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成都医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借力科普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1)加强科普宣传培训。组织少数民族双语科普志愿者宣传队赴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云南省红河州,重庆市黔江区、武隆县,湖南省湘西州等民族地区,开展以“高寒牧区人畜共患包虫病综合防治”“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现代畜牧业”“民族地区法治宣传科普行”“藏绵羊健康养殖及屠宰分割技术”等为主题的藏汉、彝汉双语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00余份,科普知识读物10000余册,开展科技知识培训60余场,受众群众5万余人,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知识。2)开展科技扶贫活动。选派百名科技人员赴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以“走基层,送卫生,送科普”等为主题的科技扶贫活动。科技特派员推广新技术40余个,开发新产品12个,引进新品种30个,服务贫困村62个,结对帮扶困难群众43个,带动脱贫人口2400余人,培训农民及贫困户10000余人次。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余个。通过对基层技术人员、农牧民开展技术培训,为基层技术人员、农牧民传授新技术、新观念,有效推进三区农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3)持续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坚持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科技活动周”“518国际博物馆日”、科普科学讲座等系列大型活动,大力支持科普项目和科普书籍出版资助。面向学校师生发布民族地区科研专项科普服务项目20余项,支持专项资金200余万。组织专家编写《农作物科学栽培技术》《环境与健康》等各类少数民族双语科普书籍或科普知识读本20余部,资助出版《藏区健康科普手册》等科普书籍专著10余本,涉及经费40余万,发放相关居民2000余人,积极助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科学素质。(西南民族大学)                           

【职业教育】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健全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试点机制体制。着力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师资建设制度“四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进入学院的各类证书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组,统筹推进本校试点工作,并明确具体工作联系人。建立试点工作指导协调机构,明确专人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接,对应协调不同证书实施工作,学校试点证书开展有关工作,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问题。2)创新育训结合“1+X”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18个专业、26个证书通过审核,进行我省第三批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培训和培育“两翼”支撑,构建“两基地、两中心、四平台”育训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1”与“X”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纳入大学工、大思政育人体系,优化完善“1+X”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群(专业)教学体系结构。3)构建行动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立项《路基工程》《焊接方法与设备》等22门课程为2020年校级首批“1+X”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设计10个左右教学模块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制定X“课程融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推动“三教”改革,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证书要求制定行动导向“课证融通”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教师分工协调模块化教学,课堂教学数字资源共享,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教学形式。4)探索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四川电大合作开发信息化教育培训资源,推进网络学习模式。建设1+X证书信息系统平台,对“1+X”证书申报项目建设进度进行过程管理。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建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5)拓展考评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改善实训条件,做好线上线下“X”培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培训能力,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制定学生X证书考试的报名及考核方案,2018级学生中本着推优、自愿原则,先行遴选百余名学生,参加今年的培训考证试点。(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突出特色深化职教改革。1)构建“共同体”实现贯通培养。探索“共同体协同育人,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加强学前教育、语文教育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对接市场需求、坚持分类培养,市属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100名,“海天思雨班”“西翔空中乘务班”“泰康班”等订单培养学生200名,“9+3”公费师范生单招定向委培学生100名,培养地方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紧扣“关键点”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地方发展重大战略,创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多元育人新途径,实现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立足广元创建全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目标,牵头广元旅游产教联盟,设置旅游管理、环境艺术设计、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开发非遗传承网(微)课,成立“广元非遗传习所”“蜀道研究所”,建立“麻柳刺绣”“唤马剪纸”等4个非遗传习坊和川剧传习基地,做强旅游文创工坊“翠云阁”,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质量。3)创造“新机遇”拓展就业创业。立足疫情防控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方法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师专题培训,创造机遇深入实施大学生双创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时顺应社会经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展态势,倾斜扩招经济建设急需、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学前教育、康养、卫生康复类等专业,特别是扩大连片贫困地区招生规模。精细教育过程、严把学生出口,重点培养“四有”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打造“211平台”提升专业群集聚效应。1)校院企共建“一院一盟”,集智产学研用创。联合市农科院、农业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通过校院企合作,建立南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构建教育、科研、行业、企业、产业“五方”联结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农业农村局、农科院、涉农企业,通过政行院企建立南充现代农业产教联盟,建立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联盟协同育人平台。新品种选育、引进、新技术推广横向科研合作10项,国省市科研立项30;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和农技员培训6期,培训1000余人;开展“三区”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科普宣传、技术推广、生产现场会120场。2)校地企共建创业学院,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联合阆中市政府与当地农牧食品企业,通过校地企合作,建立阆中大北农创业学院,建立政校企“三元”同盟,实施现代学徒制“双零”培养模式,学生“零学费”入学(企业资助)、“零距离”就业(毕业进入合作企业),阆中市政府为本籍学生提供住宿和生活补贴,构建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四业”联动协同育人平台。已连续招收两届大北农班学员。3)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打造产学研用创孵化器。与企业共建猪病防控与检测实验室,发挥南充市首批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所认定的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学生动物防疫技能训练中心“一室两中心”功能,先后为企业提供病料检测5200余份。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4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2篇,北大核心期刊22篇,在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免疫机理等研究领域产生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相关技能大赛奖3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评价】

西南财经大学着力深化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1)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构建全面综合评价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根本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上既注重“教得好”,又注重“学得好”,涵盖思想政治引领、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式方法、师生互动共进、教学素养表现、学习成长效果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授课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任何师德失范行为,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2)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基本导向,积极探索增值评价机制。深层次挖掘隐性因素、发展因素和全面因素,激励评价对象教与学的创造力释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注重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多时点动态考核,将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既注意以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目标达成为评价依据,又以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开展评价,关注不同时期、不同方式下持续课堂教学质量发展状况。3)以丰富过程评价为基本抓手,及时跟进教学质量进展。坚持“目标导向+过程控制”的评估监控模式,通过常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专项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教学激励评价等过程监控,形成由校院领导抽样评估、督导组重点评估、同行专家评估、学生线上线下评估、授课教师自评、毕业生学业满意度调查组成的多维教学质量评估。围绕具体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业发展、学科专业发展、专业转入转出情况调研、本科生源情况分析、就业质量分析等进行专项调研分析,通过多角度采集教学质量评价的各类信息,提高教学质量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及时准确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工作机制有效实施。4)以优化评价使用为重要引导,强化结果评价牵引效能。实行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评价结果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并与教师发展挂钩。强化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综合评价得分在全校教师中总体排位后5%(含)的教师不得通过聘期考核和职称晋升,近3次综合评价得分在全校教师中总体排位连续后3%(含)的教师暂停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质量预警帮扶、退出机制,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为教师提供不断上升的发展通道,构建教学质量的长效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教学质量激励新思路,对满足条件的教师开通教师职务评审的“快速通道”,打通教学和科研的成果认定壁垒,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事业的热情,培育和弘扬科学严谨卓越的教学质量文化。(西南财经大学)

【资助工作】

我省应对疫情洪涝双重影响“三化”推动学生资助精准高效。1)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确保政策宣传全员覆盖。压实责任,抓实线下宣传。印制《2020年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四川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样表)》132万余份,随录取通知书寄发给每一位大学新生;市县教育部门制发国家助学贷款等宣传资料;高校推选资助宣传大使下乡宣讲,举办资助政策宣传周、专题讲座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因时制宜,扩大宣传覆盖。通过教育厅、学生资助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更新发布资助政策,刊发《致全省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一封信》,挖掘宣传受助学生励志成长典型,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指导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宣传态势。主动作为,推进重点服务。围绕7个未摘帽贫困县和其余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督导市县和学校做好明白卡、宣传手册、告知书三项资助宣传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个不漏”。2)打造信息化服务体系,确保资助服务简便高效。实现资助政策线上检索、资助要点智能查询。在“四川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开通“资助业务查询”功能,学生或家长输入“国家助学金”等关键词,即智能检索查询相关政策信息。实现资助热线一键拨打、资助难点及时解答。学生及家长可通过“四川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直接查询拨打省内地方属高校、市县教育部门400余部资助热线电话,今年接听热线近2万个,及时有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愁。实现资助申报“无接触服务”、资助流程简洁高效。优化升级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全面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续贷、建档立卡中职和本专科学生特别资助等项目线上办理。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开通“绿色通道”在线办理系统,学生可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新生报道APP等线上载体录入助学贷款信息,有效避免疫情期间扎堆聚集现象。3)建立精细化学生台账,确保特殊困难及时化解。做实“一班一簿”,建档立册掌握困难学生情况。坚持全覆盖原则,各高校以班级为单位,对受疫情或洪涝灾害影响较重等特殊困难学生重点关注,全面摸排、准确掌握困难学生名单和致困原因,“一班一簿”建好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宜宾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等高校摸排出因疫情和洪灾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27名,及时给予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等政策支持。细化“一生一策”,多措并举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联合经办银行,建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落实救助资金542.46万元。西南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绵阳科技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等高校通过“抗疫专项补贴”“营养补贴”、校企合作、爱心礼包、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学生进行紧急救助,引导其理性正确面对困难,树立求学信心勇气。各高校在新生报到处设立“绿色通道”和学生资助咨询岗,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帮扶建议,确保新生入学“一个都不少”。(资助中心)

【简讯】

1011-12日,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四川赛区决赛举行,8名选手胜出选手组成四川代表队,将于1128日至124日赴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法规综改处)

1013-16日,教育厅关工委组织老校长老教师赴雷波县开展支教活动。(离退休处)

1020日,为期6天的四川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评估学科组集中评议工作顺利结束,圆满完成评估任务。(省教科院)

1020-23日,教育部在马尔康市举办2020年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我省三州120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及校领导参加培训。(教育信息化处)

1021-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自治区教育厅副总督学、二级巡视员韦兰明一行来我省开展教育督导立法调研。(督导审计处)

1022日,2020“新高考”高校招生工作交流峰会在我省召开,交流探讨了招生工作智能化、数据化新突破。(考试院)

1022-23日,第三批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专题培训会在蓉召开。(职教处)

1022日,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周光向率省“七五”普法总结验收第二组成员到四川师范大学调研全省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和四川师范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情况。(法规综改处)

1023日,全省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社会与民办教育处)

1023-25日,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现场展示在重庆举行,我省六名教师的作品入围全国现场展示。(技装中心)

1026-27日,省纪委监委驻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李鸿才、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兆鸿率教育厅财务管理处、基建后勤处、教育信息化处和四川教育报刊社党组织人员赴雷波开展对口帮扶活动。(财务管理处、基建后勤处、教育信息化处、四川教育报刊社)

102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签约仪式暨联盟成立大会举行。(高校学生处)

1029日,教育厅召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培训视频会,全省132所高校共3000余人参加。(高教处)

▲近日,我省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评估专家库建设工作,首批遴选185名专业人员为专家库成员。(省教科院)

▲近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监测与指导培训班在成都举行,全国13个省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的相关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基建后勤处、后产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