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77期)广安市创新保障机制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11-25 09:27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广安市深入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计划(20172020年),不断加强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构建起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融合教育推进体系,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1%,超额完成95%的省定目标。

一、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全面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工作职责。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联合人社、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广安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广安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构建“政府统筹+教育主导+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二是全域扩大资源供给。对县级教育部门、基层学校加强纵向指导,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特殊教育工作会,研究解决特殊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包含1个市级特教资源中心、6个县级特教资源中心、61个资源教室的资源供给和专业支持网络,密集提供巡回指导、专业支持、队伍研训,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资源中心座谈会,研究解决特殊教育难点问题。吸收社会优势资源,通过购买服务、医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扩大资源供给,弥补特教工作短板。

三是全程推动目标管理。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专项督导评估体系,将过程管理指导与阶段性督导评估结合,推动各地各部门履职到位。以不少于2分的分值将特殊教育纳入对区市县(园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年度考核。要求学校对班主任、资源教师等实施倾斜性考核,将随班就读生成绩计入班级总分但不计入参考人数,推动从教人员关爱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通过通报、面谈、扣减考核分等方式,推动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落实特殊教育责任义务。

二、提升普及水平,保障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

一是增强财政资金保障水平。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与特殊教育学校同步达到6000/年。市、县两级财政将不低于10%的残疾人保障金划拨给同级特教学校解决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经费。市政府设立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由30万元/年提高至100万元/年,县级政府每年设立不低于30万元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0207月起,市、县两级财政向同级“送教上门”单位专项补贴总计不少于5万元/年的工作经费。

二是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全面落实“一生一案”,轻中度残障学生推荐随班就读,中重度推荐到特教学校就读,极重度开展送教上门,适合到特教学校就读的智障生由本地特校招收、听障由市特校招收。鼓励招收学龄前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鼓励普高和中职学校招收符合录取条件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或开设高中班。拓展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支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渠道,招收培养残疾学生。改建成立前锋区特殊教育学校、搬迁华蓥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市儿童福利院增挂市儿童福利特殊教育学校,有效扩大特殊教育资源。

三是扶残助贫护航教育公平。对残疾学生实行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12年免费教育,除寄宿生生活补助外,对全市残疾学生在校期间按80//人给予生活费补助,到校交通费按实际补助。建立学前教育阶段至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生活补助和助学金发放等资助体系。支持区域内送教单位根据学生实际,单独或联合建立“送教上门班”,通过党组织送温暖、政府关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等方式,对残疾学生资助救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特殊儿童少年因家庭贫困、交通不便等失学辍学。

三、大力改革创新,促进特殊教育规范优质发展

一是强化保障提活力。在全市遴选31名具有特教专业背景的教师,组建融合教育研究指导组。市、县教研机构各配备1名专职特教研究员,为资源中心配备1名兼职教研人员和46名巡回指导教师,为普校培训80名资源教师。兑现特教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核增15%的政策规定。普校资源教师、承担5人以上随班就读管理任务的班主任,绩效工资总额提高15%。将送教上门纳入教师工作量,坚持各类表扬向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倾斜,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

二是注重培训提能力。通过专项行动、全员培训等方式,搭建特殊教育“训赛研”活动平台,通过平台开展融合教育教师、特校专任教师、普校资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举办特殊教育基本功、优质课展评大赛,构建巡回指导组“32”(每两周组内纵向沟通、每两月组间横向交流、每两季度内部培训)能力提升模式,提升专业理念和实操能力。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三是创新方式提质量。在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融合主题教学、绘本教学、游戏化教学、实践教育,校内文化课以障碍程度分层教学、专业课以个体缺陷补偿开设,校外实践延伸补充校内学习。开发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与社区医院、残联康复科等开展医教结合,推行“小组+个训”的康复课走班模式。成立市县两级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个别化入学评估。实行职业教育“长短微”培训模式,开设长训的缝纫和家政服务、短培的泥塑和种养殖、微培的美发课,帮助学生掌握技能,铺平就业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