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2020年第18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06-12 17:28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重要工作

全省教育系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

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

【教育扶贫

我省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六大行动”

广汉市“三联”助力凉山金阳县教育脱贫攻坚

【师资建设】 

凉山州坚持“三化”联动提升队伍素质

四川旅游学院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建设

【随迁子女就学】

绵阳市多举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交流合作

川渝成立电大联盟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提质

【双一流建设

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简讯

【重要工作】

全省教育系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610日,全省教育系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江参加会议并讲话;省纪委监委驻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教育厅党组成员李鸿才参加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国贵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重任在肩上的担当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根本上增强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要始终坚持政治立场不动摇,从灵魂深处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要始终把握政治方向不偏离,筑牢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要始终增强政治自觉不懈怠,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抓思政“筑魂魄”,上好上活疫情防控这堂思政大课,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研判“疫后综合征”,化解风险引爆点,筑牢教育系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会议指出,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从根本上建立遵规守纪的政治秩序。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明确,决不能借“学术自由”之名行逾越政治规矩之实。要守住法律底线,基建后勤、考试招生、招标采购、资金安排等重大决策都要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守住纪律底线,自觉用党章这个党内根本大法规范言行。要守住政策底线,既用足政策空间,又把握政策边界,切不可变通,更不可违反。要守住道德底线,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应在社会公德的一般性要求之上,而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应该成为普通大众的道德标杆。

会议要求,要以情怀在身上的自觉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从根本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保护敢于担当的干部,既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领导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犯过错误、受过处理的干部,不能“一处了之”,要以热情、温暖、同志般的态度让其感受组织的关心关爱;对匿名诬告、恶意陷害、不实举报的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查,及时为干部澄清是非,使其轻装上阵。(党建工作处)

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64日至5日,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暨推进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在宜宾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江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要推动高校人才的智力融入。人才培养重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又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既切入产业高端又高端切入产业,既优化供给结构又提高供给质量,特别要为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引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按照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提出的“1351”工作思路,抢抓人才回流机遇,以平台聚合人才,以项目招引人才,以配套留住人才,把机制搞活、资源盘活、人才激活。

会议要求,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植入。试验区建设就是要打通科技向经济转换的通道,架起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桥梁。要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改革,加强对科研成果落地的源头支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以灵活多样方式加快成果转化,获取合理收入。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倾向,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评价考核体系,对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效突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明显的高校,在招生计划、科研项目、资金奖补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会议要求,要推动社会力量的资本投入。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投入有限,要多解放思想、勤开动脑筋,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的试验区建设体制,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向教育科技领域配置,让有限的财政撬动乘数效应的社会投入。(办公室、报刊社)

【教育扶贫

我省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六大行动”。1)开展结对帮扶行动。组织民办教育机构面向我省未摘帽7个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活动,在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眉山市将民办教育机构纳入《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全市城区3所民办省级示范园、24所民办市级示范园与190余所乡镇园、200余所民办园结成“姊妹园”,城区8所民办中小学与乡镇20余所中小学结成“兄弟校”。(2开展“控辍保学”助力行动。倡导各民办教育机构整合资源,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加大义务教育帮扶力度,助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辍学率,提高巩固率。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民办教育脱贫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加强城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以及设立奖助学金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广元市民办教育机构捐赠资金30余万元,已全部存入教育基金会3开展优质资源共享行动。推动搭建教研教学云平台,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助力丰富资源库。宜宾市推动搭建远程教师和本地教师联合教学的“双师教学”平台,让贫困地区教师、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眉山市选拔民办教育机构教师,分学科、分学段、分层开展送教示范活动。(4开展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就业创业,动员发展前景好、社会公信力高的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民办四川天一学院针对松潘籍毕业生开展免费的SYB培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接校企合作企业安排松潘籍学生参加实习,并鼓励他们回乡就业创业。(5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挥民办教育机构组织动员能力,组织行业专家力量,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培训,着力提升基本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眉山市发挥民办中高职院校农业技术与管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专业优势,与凉山、甘孜等贫困地区86个村社开展校乡合作,打造农村实用技术实习实训基地43个。(6开展特色产业升级行动。引导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参与贫困地区产业规划,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充分开放高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密切联系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依托贫困地区特色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电商平台、培养专门人才。全省46所民办高校目前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19万元,动员2022多名师生参与,扶持培养了一批乡村产业、富民实体。四川工商学院在盐源县推广良种良法、推广农业科技、建设农业园区,组织师生领办电商创业项目,打通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社会与民办教育处)

广汉市“三联”助力凉山金阳县教育脱贫攻坚。1)师资互派联培。开展“名师领航”,精选名师、优秀干部等组成“广汉市干部教师讲学团”赴金阳送教,举办专题讲座60场,教师4500余人次聆听;帮助金阳建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学前教育3个“县级名师工作坊”。进行“靶向培训”,选派3141名骨干教师赴金阳县支教,开展班级教学、教学研讨、师资培训,举办讲座、上示范课276节,培训教师3810人;选派3158人次学校管理干部,帮助金阳县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开展跟岗培训,金阳县受扶学校共选派138名中青年教师到广汉市参加跟岗学习。2)资源共享联育。开办金阳高中班,接受两批65名金阳学生,混班编入24个教学班,投入300万元,改造设施设备,免费提供住宿。开通空中课堂,将“小镜子心语”阅读网络电台、德阳市书法网络直播课引入金阳县,覆盖160个班8000余名学生,扩散至金阳县乡村。开展互动教研,组建网络工作室,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定期开展“集中授课、备课分享、案例分析、共同研讨”等常态校本研修活动、广汉市“生动课堂”特色研修活动。3)精准结对联心。开展学校结对帮扶,与金阳县46所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实现金阳县学校全覆盖,促进其在规范办学、教学管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提升水平。开展学生互动交流,建立“姊妹班”,形成班级QQ群、微信公众号各24个,以线上动态交流、视频同步上课等,开展“五四”话梦想、“六一”晒快乐、“七一”感恩党、“十一”中国梦等主题活动150场,学生互通“青春悄悄话”书信7200余封,学生自发捐赠图书近30000册,建立班级“图书角”24个。发动社会捐资助学,引导爱心企业家捐资设立“彝心助学”基金,为优秀初中学生发放助学金20万元;协调广汉市援彝资金110万元,对3个乡镇幼教点实施改造工程;开展“书画义卖,温暖彝家”敬献爱心、“点滴压岁钱,点亮新希望”义演义捐、“公益套餐,点亮梦想”新年圆梦、“情系大凉山,爱洒索玛花”冬衣捐赠等活动。(德阳市教育局)

【师资建设】

凉山州坚持“三化”联动提升队伍素质。1)“精细化”开展教师培养培训。系统研究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千名骨干教师培育、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重点培训项目,分类分层制定校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课程。制定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5年规划,通过全员培训、高级研修等途径,培养一批未来5-10年领航凉山教育的优秀校长。制定千名骨干教师2年培养培训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扎根一线、素质精良、辐射全域的骨干队伍。2)“系统化”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县市教体局相关负责同志赴成都、宜宾、泸州等地考察学习,从机构设置、场地建设、教师发展规划、人员能力提升、信息化运用等方面学习借鉴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通过补充编制、提升能力、保障经费等系列措施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目前全州已有4个县(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3)“常态化”组织业务素质测试。充分发挥业务素质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常态化开展教师学科业务素质测试。在对2019年度教师业务素质测试成绩系统分析、研究评估的基础上,组织不合格及未参加考试的教师,统一时间补考。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将学科业务素质测试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绩效工资、县管校聘等重要参考依据。(凉山州教体局)

四川旅游学院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建设。1)坚持以“育”为先。构建更加科学的培养培训体系,分类别、有计划、有重点、递进式地加强人才培养。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能力提升3个专题培训班和新进教师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涵盖所有学科、专业。2)坚持以“引”为基。健全优化人才引进体系,先后赴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会20余场。对于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及时跟进,以三顾茅庐的诚意,千方百计延揽。实施高端人才“一事一议”的决策机制和“双轨制”、“追溯制”等引才机制,大幅度提升引进待遇。完善福利保障,落实引进人才过渡性住房,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3)坚持以“训”为要。出台《关于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注重典型选树和宣传引领,开展首届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演讲比赛,广泛宣传高尚师德,引领师德风尚。4)坚持以“用”为重。实施职称分类评审、先聘后评制度,探索特殊聘期考核、团队考核、免考核等人才特别考核制度,坚决克服“五唯”倾向。完善“刚性”“柔性”相结合,“体制内薪酬”“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多元并举的用人机制。5)坚持以“服”为本。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设置人才工作办公室,简化办事流程,让服务多走路、人才少跑腿,做好学校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与日常业务服务工作。(四川旅游学院)

【随迁子女就学】

绵阳市多举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1)大力宣传引导促普及。于年初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绵阳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事项的公告》,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范围、条件、办理流程等进行告知,确保相关政策得到广泛知晓。2)市县上下联动保入学。建立市县联动的机制,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登记。凡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到应读就读,全部解决。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保障36311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目前2020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3)市级统筹协调破难题。全方位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协调解决城区行政区划争议地带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明确居住地与父母工作地不一致的随迁子女入学认定原则;提出以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解决园区特殊儿童少年入学难问题。4)畅通升学渠道促公平。出台系列惠及随迁子女入学的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和绵阳本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确保凡具有绵阳市学籍的随迁子女,均可参加绵阳市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凡具有绵阳市三年以上学籍的随迁子女,均可在绵阳市参加高考。5)加大关爱力度惠民生。完善相关资助政策,加大关爱力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三免一补”资助政策。(绵阳市教体局)

【交流合作

川渝成立电大联盟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提质。四川重庆两地电大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大教育联盟”,共同推动区域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成员包括两地省、市、县(区)级电大,以及7家行业合作单位。1)加强办学合作,共同构建一流区域远程教育集群。在人才培养、专业和课程建设、招生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共同构建并实施区域性电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依托联盟单位推出一批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联合建立若干产学研研究中心。推动联盟学校人才共引共享,建立优秀人才及名师专家交流与挂职机制。推动联盟及成员学校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广泛和全面合作。2)共同发展大数据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共建共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联合建设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开展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大数据的应用研究,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发展社区教育,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共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及其他社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基层社区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成渝双城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创建。联合举办成渝双城终身教育高峰论坛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论坛。开展两地社区教育机构结对共建活动,联动开展市民游学等特色项目,促进巴蜀文化传承,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4)建设学分银行,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推进川渝两地学分银行互联互通,围绕资历框架、标准设计、成果互认等,实现川渝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相互融通,构建川渝终身学习“立交桥”。(高教处、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双一流建设

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1)三级体系形成。推动全省高校主动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中心工作,在各自起点和领域内“争创一流”,已基本形成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建设体系。除8所高校(全部顺利通过国家“双一流”评估验收)14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外,“四川省一流学科”有13所高校的45个学科及学科群;全省高校重点建设近600个“校级一流学科及学科专业群”,全面覆盖四川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2)良性互动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在川部委高校把《四川双一流资金激励办法》的“激励指标体系”,作为争取经费增长的重点任务,层层落实,以“关注四川、贡献四川”为重点,争取经费增长。3)学科水平快速提高。4年时间,四川高校学科水平快速提高,一批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参与国际国内竞争。ESI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学科中,四川高校从4所高校26个学科,增加到目前的12所高校43个学科。2所学校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千分之一。(科技研究生处)

【简讯】

62日,教育厅组织召开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020年度)。教育厅副厅长张澜涛参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1所院校(含已升本的5所院校)通过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职教处)

63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杨兴平及省级相关部门和驻蓉各普通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在省政府分会场参加会议,蓉外各普通高校在市(州)、县(区)分会场参加会议。(高校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

530日至64日,教育厅组织有关人员集中对小学和初中阶段多个学科彝文教材进行审查,共对15本教材修改2800余处,提出修改意见1500余条。(民族教育处)

64日,中国共产党绵阳师范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国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干部人才处)

65日,教育厅制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教育的通知》;统一制作了《森林草原防火主题宣讲要点》和宣传图片资料,明确中小学生森林防火“五不准”基本要求及违反规定的处罚和后果。(基础教育处)

67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开展全省抗震救灾联合演练,机关党委书记李志刚在应急厅参加演练。(安全稳定信访处)

69日,面向全国未脱贫摘帽县开展的“筑基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开始培训,凉山州7个未脱贫摘帽县1291名教师参加培训。(技装中心)

69日,省教科院举行首次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教研活动,指导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市州、县区劳动教育教研员、学校劳动教育教师近1万人参加网络教研。(省教科院)

▲近日,省征兵办、教育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年度工作流程,固化日常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征兵工作提质增效。(高校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

▲日前,省委教育工委推荐的王琪院士被授予三八红旗手标兵(治蜀兴川十大女杰)称号,傅林教授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成都理工大学相平衡与盐卤化工教研组被授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集体)称号。(党建工作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