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33期)成都市成华区探索构建大德育“生态圈”提升德育工作质效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06-08 15:00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成都市成华区立足新时代德育工作实际,统筹整合德育要素,探索区域德育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德育“生态圈”,形成各领域、各环节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同频共振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构建德育宏观生态圈,推动全面育人

一是建立意识形态责任制。始终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话语权,建立健全区、校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起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强化党政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各类思想阵地的规范管理,将意识形态责任、校园重大活动和校园舆情处置情况纳入各学校、单位的目标考核。加强思政课建设,召开思政工作专题会,组织开展思政教师赛课,引领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育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压实全区上下共同育人责任,建立区域立德树人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2次联席会议,协调部门职能运行,研究解决区域立德树人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

三是建立育人责任清单制。根据区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司法等部门和各街道各自育人职能,建立育人职责清单,明确育人责任。建立育人责任履职报告制度,部门(街道)将育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部署和年度计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报告履职情况,确保育人责任落到实处。

二、构建德育中观生态圈,推进全域育人

一是构建家校互联“朋友圈”。畅通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班级、年级、学校和区级四级家长委员会管理机制。依托QQ、微信等平台广泛构建班主任与家长“一对N、点对点”式“朋友圈”,通过开展“家长讲座”“网上家访”等活动,将家校沟通的时空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二是组建校校互联“集团军”。依托10个市级名校集团,成立集团学校德育工作研究联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联系会,对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要求德育学科带头人和成都市的“十佳”班主任,在区内和联盟内走校,每人负责引领5名年轻班主任成长发展。

三是建立社校互联“立体网”。推动学校和妇女儿童之家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立体成长空间。建立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组织学生课后、节假日参加社区学习与活动。建好用好校外德育队伍,充分发挥五老成员等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绘制“成华区立德树人资源地图”,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2019年,55118人次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暨研学旅行活动。依托“成华区校外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打造青少年校外体验式实践基地,年均轮训学生2万余名

三、构建德育微观生态圈,实现全员育人

一是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善少先队、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以学生“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为载体,探索“学生三级自主管理”模式。围绕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礼仪、集体规范等方面,培养学生自助互助能力。近三年,涌现国家省市区优秀少先队员、团员337名,优秀团支书、少先队辅导员177名,优秀少先队集体53个,省市区美德少年126名。

二是开发家长培训课程。先后开发涉及3个意识、6大能力、9类课程、18个成长点的成华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家长开展“家风家训”活动,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帮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科学的育人观。被确定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全区60%的中小学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三是研发教师育德能力课程。开发“新岗教师入职课程”“班主任治班策略研修课程”“校园心理剧与心理班会课研修课程”等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课程,大力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培养区级及以上德育学科带头人和名班主任185人,18人获省市班主任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一等奖。

四是培育德育班本课程。将德育课程开发的重心从学校下移到一线班主任,让班主任在德育教研和小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发具有鲜明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形成教科院附小的“小番茄”课程、熊猫路小学“萤火虫”课程、杨柳小学文明礼仪课程等品牌班本课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