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32期)成都理工大学 “三套组合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06-08 14:5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成都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省委省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部署,结合定点帮扶县实际,实施以“党建引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技术支持、消费扶贫+能力培训”为主体的“组合拳”,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党建引领+教育扶贫激发“源动力”

一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始终将党建扶贫作为统领,在对口帮扶县压茬推进党的建设。聚焦基层治理难点,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和党务人员组成党建指导组,前往点帮扶村指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帮助受扶党支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利用高校思政课程优势,构建“云端党课”直播授课平台,紧贴基层干群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探索建立服务地方发展、完善党群教育的“云共享”机制,推动乡村党建全面提质。

二是教育扶贫扶智结合。每年5月举办“思梦圆梦黑水&高县学子成理行”活动,邀请200多名初中贫困学生到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激发奋斗热情。发动全校教职工捐款22万余元建立“成都理工大学志智双扶基金”,已持续资助两县近百名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完成学业。选派大学生、研究生赴黑水县、高县开展支教服务,累计支教4000余课时。组织师生进村入户宣传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好政策,投入15万元组织两县三村开展脱贫标兵、道德模范、清洁卫生户等评选奖励活动。近2年,投入教育帮扶资金近百万元,为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贫困家庭及学生购置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二、产业扶贫+技术支持增强“推动力”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组织专家对两地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品质、发展前景等开展调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规划主导产业与主要产品。帮助高县建立“学生食堂蔬菜供应丛木村基地”“芦村生态养殖基地”、白茶种植基地和茶叶加工厂等;在黑水县建立“生态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在黑水县红星村成立以中蜂养殖、销售为主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签订2600余斤的蜂蜜采购协议,以村集体名义入股合作社并与致富带头人签订承包协议,力争把中蜂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二是精准提供技术支持。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组织环保、地灾、文旅、营销学科领域专家,建立精准扶贫专家工作库,分期分批到高县和黑水县开展技术支持工作。根据两县需求,编制《高县庆符镇丛木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黑水县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黑水县晴朗乡二牛奶村藏香猪田园综合体规划》等。发挥“双一流”学科优势,向宜宾市高县和凉山州雷波县捐赠自主研发的价值220万元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软件”平台;校友企业同时向两县捐赠价值40万元的地灾隐患点标准检测设备,为山区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降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管理,助力地方防灾减贫。

三、消费扶贫+能力培训提升“造血力”

一是助力拓宽产品市场。定单采购黑水县、高县农副产品,在4个学生食堂开设“精准扶贫售卖窗口”,在学校农贸市场免租金开设50平方米的“黑水、高县农副产品实体店”,在“学校年底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举办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在校园电商平台同步上线“精准扶贫专区”,线上线下帮扶两县销售农副产品达500余万元。在抗疫复产关键时期,开展“以购代捐助力新寨村抗疫复产”明前早茶爱心采购活动,提前下达价值20万元的明前早茶订单,同时倡议全校教职工自主购买茶叶约5万余元。按照“四不摘”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定点帮扶村发展集体产业,拓展村民稳定增收渠道。

二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投入培训经费50多万元、组织专家近200人次,助力两县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让乡村因人而火起来。开办党政干部素质能力和管理技能提升培训班,围绕黑水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专业教师为县级领导干部及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业务骨干作专题培训,针对该县《乡村文创与景观设计》课题,围绕“文创+民宿”“文创+农土特产品”“文创+现代农业”等思路进行详细讲解;组织高县农业、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县域内电商企业负责人开展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专项培训。组织两县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等赴战旗村、温江九坊宿墅、幸福田园等地考察学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