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17:44:35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下辖自治州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编辑分类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1953年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阿坝州旅游、水能、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12 项民族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造价低。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面积

    8.42万平方公里

  • 人口

    914106人(2015年)

  • 方言

    藏语

  •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 气候条件

    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

  • 所属地区

    四川省

  • 著名景点

    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

  • 下辖地区

    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市

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沿革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

西汉置汶山郡。

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

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

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

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

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

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

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16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

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儿盖、巴西等10次政治局会议(含扩大会议、常委会议、非正式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13个县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

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

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

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阿坝州行政区域图阿坝州行政区域图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市,219个乡镇(镇51个,乡168个),1354个行政村。

折叠 辖区详情

#所辖市、县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

生产总值

(2015年,亿元)

下辖乡镇
政府所在地

马尔康

6639

5.5

22.1

辖卓克基、马尔康、松岗3个镇和梭磨、白湾、党坝、脚木足、木尔宗、龙尔甲、沙尔宗、大藏、草登、康山、日部11个乡

马尔康镇

金川县

5550

7.3

11.4

辖勒乌、观音桥、安宁3个镇和沙耳、庆宁、咯尔、万林、河东、河西、集沐、撒瓦脚、卡拉脚、俄热、太阳河、马奈、二嘎里、阿科里、卡撒、曾达、独松、马尔邦、毛日19个乡

勒乌镇

小金县

5571

8.2

13.3

辖美兴、四姑娘山、两河口、达维4个镇,老营、新桥、崇德、美沃、沙龙、宅垄、新格、日尔、结斯、沃日、木坡、抚边、八角、双柏、窝底、汗牛、潘安17个乡

美兴镇

阿坝县

10435

7.9

9.39

辖阿坝、贾洛2 个镇和哇尔玛、麦昆、河支、龙藏、求吉玛、甲尔多、各莫、德格、四洼、安斗、柯河、垮沙、安羌、查理、茸安、洛尔达、麦尔玛17个乡

阿坝镇

若尔盖县

10620

7.8

15.6

辖达扎寺、唐克、红星、辖曼4个镇,冻列、崇尔、热尔、占哇、降扎、巴西、阿西茸、求吉、包座、班佑、阿西、麦溪、嫩哇13个乡

达扎寺镇

红原县

8439

4.5

11.25

辖邛溪、刷经寺、安曲、瓦切、色地5个镇和麦洼、阿木、龙日、壤口、江茸、查尔玛6个乡

邛溪镇

壤塘县

6863

4.12

7.2

辖壤柯、南木达、中壤塘3个镇和蒲西、宗科、石里、吾依、岗木达、上杜柯、茸木达、尕多、上壤塘9个乡

壤柯镇

汶川县

4084

9.99

55.67

辖威州、绵虒、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三江、耿达8个镇和龙溪、克枯、雁门、银杏4个乡

威州镇

理县

4318

4.48

22.23

辖米亚罗、古尔沟、杂谷脑、薛城、桃坪5个镇和夹壁、朴头、甘堡、蒲溪、上孟、下孟、木卡、通化8个乡

杂谷脑镇

茂县

3903

11

35.1

辖南新、凤仪、叠溪、光明、雅都、富顺6个镇和石鼓、黑虎、土门、东兴、曲谷、洼底、白溪、三龙、回龙、石大关、飞虹、沟口、永和、渭门、松坪沟乡、太平15个乡

凤仪镇

松潘县

8339

7.4

17.91

辖川主寺镇、进安镇2个镇和大寨、青云、牟尼、安宏、镇坪、白羊、大姓、岷江、小河、黄龙、红土、红扎、小姓、燕云、草原、山巴、水晶、镇江关、施家堡、上八寨、下八寨、进安回族、十里回族23个乡

进安镇

九寨沟县

5290

8.06

24.6

辖永乐、漳扎、双河3个镇和永丰、安乐、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录、保华、罗依、勿角、马家、郭元、草地14个乡

永乐镇

黑水县

4356

6.17

20.78

辖芦花、卡龙、色尔古3个镇和沙石多、红岩、麻窝、双溜索、维古、木苏、洛多、龙坝、石碉楼、瓦钵、知木林、慈坝、扎窝、晴朗14个乡

芦花镇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地理位置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

折叠 地形地貌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折叠 气候环境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旅游资源

阿坝是旅游王国,生态阿坝富饶神奇。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阿坝州旅游资源分布图阿坝州旅游资源分布图地理环境独特,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珙桐等动植物活化石。阿坝州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4处,占幅员面积的29%。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和若尔盖湿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九寨沟和黄龙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桂冠,2006年7月12日,我州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门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至此,我国5处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州占有其中3处。有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松平沟、三江、九顶山-文镇沟大峡谷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连绵起伏的山川,纵横交错的江河,珍稀多样的动植物,在川西北高原的这片热土上,演绎出自然造化中壮美灵动的山水风光。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折叠 矿产资源

阿坝州蕴藏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矿种54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温泉等。 

折叠 水资源

阿坝州境内江河纵横。黄河在阿坝州流经165公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发源于阿坝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其流域内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大小河流530余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6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1%;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

折叠 植物资源

阿坝州地处我国自然地理垂直地带中两大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林业用地387.2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04.57万公顷、疏林地2.82万公顷、灌木林159.6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4.2亿立方米,2009年底森林覆盖率24.18%。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218.6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26%。其中,国家级4处: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若尔盖辖曼,面积48.7万公顷;省级12处: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弓杠岭,面积91.6万公顷。有各类植物资源1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

折叠 动物资源

有野生动物38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其中一级保护23种、二级保护53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梅花鹿、猕猴、牛羚等。

折叠 天然药库

阿坝州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据1985年普查,全州有野生中药材165科、559属、1900余种,占四川省中药材品种的50%;有全国重点普查中药材179种(占全部重点普查对象363种的49%)。年生长量8.5万吨,川贝母、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刀党是古代上贡朝廷的佳品,松贝、当归、红芪、红毛五加等道地药材自古闻名[2]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详情

2015年末户籍总人口914106人,其中:农业人口710565人、非农业人口203541人。

折叠 民族详情

总人口中,藏族占58.1%,羌族占18.6%,回族占3.2%,汉族占20.6%,其他民族占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折叠 历史人口

年度
总人口
城镇、农业人口
民族比例

2001年

834894人

非农业157622人、农业677272人

藏族占52.5%,羌族占17.3%,回族占3.2%,汉族占26.9%,其他民族占0.1%

2002年

838363人

非农业161551人、农业676812人

藏族占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7%,其他民族占0.1%

2003年

847074人

非农业164886人、农业682188人

藏族占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6%,其他民族占0.2%

2004年

848174人


藏族占53.8%,羌族占18.4%,回族占3.2% ,汉族占24.5%,其他民族占0.1%

2005年

850847人

非农业173078人、农业677769人

藏族占54.5%,羌族占18.4%,回族占3.3%,汉族占23.6%,其他民族占0.2%

2006年

858343人

非农业180169人、农业678174人

藏族占54.6%,羌族占18.6%,回族占3.3%,汉族占23.3%,其他民族占0.2%

2007年

873825人

非农业185122人、农业688703人

藏族占55%,羌族占18.7%,回族占3.3%,汉族占22.5%,其他民族占0.5%

2008年

882467人

非农业188293人、农业694174人

藏族占55.3%,羌族占18.8%,回族占3.3%,汉族占22.4%,其他民族占0.2%

2009年

891582人

非农业19.7万人、农业69.5万人

藏族占55.8%,羌族占18.7%,回族占3.3%,汉族占22.0%,其他民族占0.2%

2010年

898846人

非农业201591人、农业697255人

藏族占56.6%,羌族占18.5%,回族占3.3%,汉族占21.4%,其他民族占0.2%

2012年

907021人

非农业203869人、农业703152人

藏族占56.9%;羌族占18.5%;回族占3.3%;汉族占21.1%;其他民族占0.2%

2013年

914418人

非农业203869人、农业706745人

藏族占57.2%;羌族占18.6%;回族占3.3%;汉族占20.8%;其他民族占0.1%

2014年

922481人

非农业207784人、农业714697人

藏族占57.6%,羌族占18.6%,汉族占20.3%,回族占3.3%

2015年

914106人

非农业203541人、农业710565人

藏族占58.1%,羌族占18.6%,回族占3.2%,汉族占20.6%,其他民族占0.2%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刘作明

党委副书记

杨克宁项晓峰李为国

党委常委

金吉昌(总工会主席)、徐芝文(常务副州长候选人)、罗智波(九寨沟县委书记)、蔡刚(纪委书记)、卿刚(组织部长)、杨星​(副州长)、杨宏寿(副州长)、高加军(茂县县委书记)[4]

人大常委会主任

谷运龙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田晓丹、周耀伍#、温玉祥、高晓蓉#、郝士昌、王顺清、何文涛李洪勇

州长

杨克宁

副州长

虞平杨华雄、何斌、杨长清杨绍林杨星刘波涛杨宏寿蔡清礼

政协主席

吴泽刚

政协副主席

张燕陈钢杨燕昌荣河、王斌、牛培刚张锐章小平蒲兴璋王明辉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

折叠 历任领导

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后历任领导

任次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历任州委书记

第一任

州委书记

欧泽高

1989.04-1993.02

第二任

州委书记

刘忠恕

1993.02-1996.03

第三任

州委书记

李崇禧

1996.03-2000.08

第四任

州委书记

黄新初

2000.08-2007.06

第五任

州委书记

侍俊

2007.06-2012.02

第六任

州委书记

刘作明

2012.02-

历任州长

第一任

州长

泽巴足

1987.12-1997.11

第二任

代州长

王雨顺

1997.11-1997.12


州长

王雨顺

1997.12-2002.11

第三任

州长

张东生

2002.11-2008.06

第四任

代州长

吴泽刚

2008.06-2008.09


州长

吴泽刚

2008.09-2015.02

第五任

州长

杨克宁

2015.02-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改革开放30年来,阿坝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城乡市场蓬勃发展,交通通讯网络日臻完善,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0年间,全州经济总量翻了五番,到200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0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7.5倍,年均增长7.2%。人均GDP由1978年的523元增加到2007年的11725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6.3%。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4:48.1:11.5演变为2007年的18.6:42.3:39.7,2007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78亿元,较1978年增收8.52亿元,是1978年的33.6倍,年均增长13%。

折叠 第一产业

2015年,全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4.2%。

阿坝州是著名的“生物基因宝库”,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的优良种植区,同时,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初步形成了酿酒葡萄、优质蔬菜、特色果业、特色马铃薯、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道地中药材产业六大种植业特色产业。2015年,全州特色农产品达126万吨、粮食总产量达16.69万吨、肉产量8.32万吨、奶产量11.88万吨。

农业健康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273.3公顷,粮食产量保持稳定,肉奶产量持续增长。现代农(林、牧)业重点县建设进展顺利,全省民族地区农业工作现场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分别在阿坝、茂县召开。特色产业基地扩面提质,新增农(林)业基地5.2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特色农产品产量达165.8万吨。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发展家庭农(牧)场51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以上专合社7家。建成了一批省级地理标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三品一标”25个、名优商标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省前列。

折叠 第二产业

2015年,全州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7.9%。

阿坝州拥有两大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是四川阿坝工业园区,二是成都—阿坝工业园区,两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形成了水电、铝、锂、硅、晶体新材料、电子磁材和盐化工等七大产业优势,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框架基本形成。2015年末,全州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户、资产549.29亿元,全州发电量211.86亿度。

工业加速转型。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15条意见”,争取留州电量35.4亿度。农产品、中藏医药等新兴绿色加工业健康发展,水电传统产业不断壮大,主力电站发电178亿度。绿色载能企业技改升级步伐加快,一批循环项目建成投产。成阿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增强,德阿产业园区基础建设进展顺利。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户,培育“新三板”企业5户,川西塑胶成功在Q版上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折叠 第三产业

2015年,全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18亿元,比上年增长9.4%。

旅游增势强劲。中查沟、古尔沟、九鼎山等重点项目有力推进,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建设步伐加快,成功创建4A景区1个,打造五星级乡村酒店2个、农家乐1个。高端旅游初见端倪,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体验探险游发展迅猛。九寨沟天堂口民俗风情街被列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精准营销实现新突破,依法治旅取得新成效。全年接待游客32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7.4%。九寨沟景区旅游人次突破500万大关。

商贸繁荣活跃。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取得实质进展,特色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2家。大力打造四姑娘山镇等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等商贸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农商对接会,阿坝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

抓项目、扩投资,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小项目协调推进,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4.4%。

注:以上数据摘自2016年州政府工作报告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州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219个,公共图书馆14个。

折叠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全州有大专院校1所,有专任教师410人,在校生6765人,当年招生2728人,当年毕业2312人;有中等职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359人,在校生3247人;电大1所,在校生2458人;有小学校264所,专任教师6304人,在校生63073人;初级中学57所(含九年一贯制12所),专任教师3940人(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分),在校生44687人;高中19所,专任教师1281人,在校生16039人;幼儿园322所,在园幼儿27876人。小学、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为99.8%和101%。就读“9+3”藏区免费教育的学生7170人,全部免除学费,同时享受每学年3000元的生活补助。

校名
简介
校址
称号
图片

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阿坝州民族高级中学)

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始建于1973年,是我州唯一一所具有雄厚实力培养藏汉双语师资的民族师范学校。学校占地80余亩。有阿坝州一流能容纳万余人的标准田径场,有宽敞明亮、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礼堂及综实验大楼等基础设施;有规范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教研室。2003年在保留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阿坝州民族高级中学,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种功能并存”的办学模式。

马尔康县马江街167号

国家级的重点师范学校

四川省马尔康中学

学校建于1958年,196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列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1年评为四川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45亩,主体建筑由田径场、科艺楼、教学楼、实验楼、师生食堂、教师宿舍和每间居均有热水洗浴的男、女生宿舍构成。学校有全州一流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远程卫星接受系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备,学校每间教室均配有空调及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液晶电视、电子白板、投影、展示台)。优越的办学条件,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学生理想的求学殿堂。

马尔康镇马江街124号

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高中

七一映秀中学(原漩口中学

学校由共产党员“特殊党费”4654万元全额援建。为铭感党恩,校名更为“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新学校由清华大学建筑院和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两院院士吴良镛担任设计顾问新学校占地44200M2,建筑面积18134.50M2  ,可容纳学生1200人。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全县的藏、羌、回、汉各民族学生,目前全校共23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为935人。

汶川县映秀镇黄家村


折叠 科技发展

全州科技战线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四个关键,紧紧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经过不懈努力,全州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格局发生崭新变化,科技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在农村科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自主知识产权、中藏药产业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进步。

折叠 医疗卫生

2015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6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8个,妇幼保健站14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及在职培训机构各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435张,卫生技术人员55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86人,注册护士1603人。

折叠 社会保障

2015年末,全州住户存款余额达186.6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以内。全州13县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牧民达18.2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州级统筹,养老保险人月均待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18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1.99亿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折叠 新闻媒体

2015年末,全州有广播电视台14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

折叠 基础设施

公路:到2013年末,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13134公里,九寨沟黄龙机场九寨沟黄龙机场比上年末增加270公里。

机场:开通京、沪、杭直飞九寨黄龙机场航线。

通信:实现了全州1353个行政村通信实现全覆盖,全州221个乡镇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率,同时,有效解决了937个行政村的宽带通信,覆盖率达70%。2015年末,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7.77万户,互联网用户15.64万户。全州共有邮路26条,总长度2303公里。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族文化

早在5000年前,阿坝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营盘山文化。古蜀蚕丛时代(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1──16世纪)曾建都于蚕陵(今茂县叠溪)。公元前316年,秦在岷江上游东岸设置湔氐道,管理岷江流域诸民族事务。秦汉之际,岷江流域上游形成了冉、駹两个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中有"西山八国"、"六夷、七羌、九氐"等关于阿坝州古老民族历史的记载。秦汉至明清历代中央王朝都加强了对阿坝地区的管理。明朝大力推行土司制度。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被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的“民族走廊”经过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羌族酒文化:羌族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饮用时向坛子中注入点水,用细竹管吸饮,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淡后食渣,俗称此为“连渣带水,一醉二饱”。 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此外他们也饮白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藏传佛教文化: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的藏族文化以其璀璨夺目,绚丽多姿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力量,震憾着世人,成为人类文明园地中一束最辉煌最瑰丽的奇葩。在灿若星河的藏族文化中,代表着东方文化风格的藏传佛教文化,则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对语言、文学、历算、音乐、建筑、工艺美术、雕刻绘画、民族教育等的丰富和发展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它是藏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不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哲学与伦理,文学与艺术,也就不能真正了解藏族和藏族人。由此我们感悟到离开了藏传佛教文化,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嘉绒藏戏: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蕃夏尔嘉莫查洼绒祁侵部落(今金川县境内)第25代首领克窝崩尔甲与雍忠拉顶林(今广法寺)著名法师赞巴兰卡,为举行部落新型宫殿“列维坡让伊哲”(今勒鸟土司宫殿)和“雍忠拉顶林”的落成庆典,特从部落的色康庙和嘎尔安寨中精选了雍仲、年尔甲、兰卡初等数名能歌善舞的僧侣艺人,组建了“嘉绒促侵陆嘎尔巴”(藏戏戏班)。戏班在民间歌舞,傩戏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和藏历年的传统礼仪“阿尼郭董”(降妖除魔英雄),创编了《郭董特青》戏目,并于当年牛月初十至二十五日在部落举行的“斯格任青波”(供施法会)和宫殿落成的竣工庆典上演出。

羌族风情:羌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图腾羌族图腾她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羌族自称“尔玛”、“日麦”现聚居在四川西北岷江上游,是古羌的一支庞大的部落群系,现有人口二十余万,以茂县最多(九万多人)。羌人远古时期曾游弋于祖国西北,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说文》中称羌为“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自秦汉起各支系逐迁到岷江上游,开始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羌族曾一度鼎盛,党项羌(羌族中的一支)北宋年间建“西夏国”一统西北。今居住在茂县黑虎寨(距县城28公里)的羌族,就是党项羌的一个支系统。 

折叠 方言俚语

藏族语言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是藏语的书面形式,公元9世纪曾进行过几次规范,书面藏语现已成为藏族人民通用的共同语。用它著录而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汪洋浩瀚,对藏族文化的弘扬和文献的保存起了大作用。解放后,在首都北京和有关省区,先后建立了藏文出版机构、藏文报社、广播机构及民族院校,从而更大地促进了藏族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书面语和口语有一定的距离,但书面语和各地方言有一套严整的语音对应规律,各地方言也都可以用各自的方法拼读。

州内藏族主要通行藏语的两种方言:一是安多方言,二是嘉线方言,安多方言通行于川内的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九寨沟.金川、小金马尔康松潘等地的牧区和一部分农区、这种方言俗称牧区话。嘉绒方言主要通行于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以及黑水汶川的部分地区。

羌族语言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通行于茂县的沙坝、较场、凤仪、土门区,注川县的藏州、绵虒区,理县的通化、薛城区,松潘县的镇江区,北川县的坝底、小坝区。北部方言通过于茂县的赤不苏区和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南部方言又分为大歧山、桃坪、龙溪、绵乕和黑虎五个土语。北部方言为芦花、茨木林、麻窝、维古、雅都五个土语。羌语方言、土语内部差别较大,但南、北两个方言的基本词汇相同,虽在语音上有所差别,却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关系。

折叠 藏族风俗

服饰:牧区藏民不论男女老少,冬穿精制的羊皮袍,羊皮袍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皮厚毛长,用这种皮缝制的皮袍,作冬装最好;一是皮薄毛稀,用它来缝制藏袍,作春秋季服装最为合适。

婚姻:青年男女一般选择配偶的标准是;讲究仪表,注重才能,不重家境和聘礼。在牧区,青年男女趁逢年过节耍坝子、转神山、去推转经筒或参加庙会时机,跳锅住、对山歌、情歌、欢乐相聚而相识。

家庭:藏族家庭的组织,多为一夫一妻为主的小家庭。农区至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现象,但数量极少。每个小家庭就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一般家庭成员有4~7人,个别家庭也有十几人的;三代同堂的家庭较多,人们的观念是家庭里的成员越多越好,几代人同堂,说明这家的家风优良,会受到全村寨人的称赞和尊敬。

节庆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

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

禁忌:藏民禁止杀生,对以打猎为生的人给予鄙视和轻蔑,但捕猎有害于人畜的凶猛野兽,如狼、豹等者,会给予赞赏和视为英雄。禁食圆蹄牲畜(如马、驴、骡等)和有爪子的动物肉,如狗、猫、老鹰、麻雀等。也不愿借器具和炊具,宰杀和煮食这些动物。禁止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打猎杀生、吵闹酗酒。家有病危的人或妇女分娩时,在大门外烧一堆火,忌讳外人入内,尤其在午后和夜晚。

居住:阿坝州州内牧区的住室,主要以帐篷为主,由于世代游牧生活,所以,帐篷是牧民最为理想的住室。农区藏民一般居住在山寨,山寨楼房高达10米左右。

礼仪:在各种社会交往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礼节,迎来送往,以礼尚待人,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赠送哈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礼节,“哈达”之意是:“神的光辉、萦绕的祥云,神灵的化身,它表示与神同在,幸福无边,吉祥如意”。

丧葬:由于居住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地在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上都有不同的礼仪,州内藏族地区普遍盛行的丧葬方式有:天葬、水葬、火葬和土葬4种。此外,塔葬也是在藏区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

饮食:藏族食品主要是糌粑、肉和奶制品,牧区和农区略有区别。

用名:藏族取名方式较多,常见的一种是以出生日期为名。如:生于星期天者就叫“尼玛”,生于星期一的叫“达娃”,生于初三的叫“次松”等,还在名字前后加上一些表示祝福、赞美词的习惯,例如尼玛次仁,“次仁”即长寿之意;边巴拉姆,“拉姆”即仙女。

折叠 羌族风俗

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羊、从人,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羌语属藏缅语系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行于茂县的凤仪、土门区、汶川县威州、绵池区、理县通化、薛城区;北部方言行于茂县沙坝、赤不苏区、松潘县镇江、热务区和黑水大部份地区及北川县。各方言内又有若干土语,乃至相邻村寨间语音差异也较明显,故有“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之说。公路沿线和接近汉、藏区羌民,一般都懂汉语或藏语。历史上,羌族由于无本民族文字,故羌区通用汉文。1989年,羌文创制工作步入正轨,目前已进入试行推广阶段。

羌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除火神以锅庄(火塘)为代表外,其余均以一种白色石英石(羌语称阿握尔,意为白石神)为象征,被广泛加以供奉,供奉于屋顶正中最高处的白石神即为天神木比塔。

住房羌族住房一般依地取材,用石块随手砌成,有二、三层之分,多为平顶房。房背用黄泥夯实挡雨,略有倾斜面以利排水。两层房加修牲畜圈、茅厕;三层房底层为畜圈、房屋之间用一独木梯相连。三十、五十房聚为一寨,即为羌案,分别座落于高半山和河谷地带,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民国《汶川县志》称:“羌土寨居,远视如西式洋楼”。

折叠 名优特产

羌族刺绣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28号公汶川羌绣汶川羌绣告正式批准对“汶川羌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汶川县获得的第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汶川县素有“羌绣之乡”的美誉。“汶川羌绣”不仅是汶川的一张精美名片,更是震后灾区失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优势。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明确了地方0建议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汶川县现辖行政区域,地方0界定保护范围的建议文件为四川省汶川县人民0《关于划定“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的函》(汶府函〔2011〕112号),标准或技术规范为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221/T5-2011《汶川羌绣》。“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成功,标志着震后汶川产业重建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打破了国家级地标产品“零记录”,这必将载入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光辉史册。

药材

贝母是润肺消炎、镇咳化痰的名贵药材。贝母的采挖季节在每年的6书中旬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购买贝母时,以颗粒小而饱润、色白、嘴尖、屁股圆者为上品,尤以豌豆大小的为佳,俗称“珍珠贝”。

冬虫夏草为较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与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蝙 蝠蛾幼虫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又称夏草冬虫、冬虫草、虫草。

天麻,属于一种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贵川地区,四川主要集中在西藏、九寨沟、乐山等地。是一种常用且比较名贵的中药,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状

牦牛肉

牦牛的肉经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为一道好的下酒菜,当然,酒要喝当地的青稞酒咯。做成真空包装的熟食,游客购买起来也十分的方便,并能够带回家赠送朋友。

黄龙香菇

当穿行在黄龙彩池边的林径时,常常会发现,一朵朵酷似花儿的伞菌,黄龙香菇黄龙香菇散生林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散发出特殊的馨香,使人领略到一缕原始古朴的气息。初夏时节,季雨之后,在林间、在草坪、那数不胜数的蘑菇,往往引得游人手忙脚乱。

被誉为“蘑菇皇后”的香菇,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广泛的医药用途。黄龙香菇,肉质细嫩,独具鲜、香、甜味。据测定,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0%—45%,超过许多肉类。因此有“植物肉”之称。

雪梨

有“中国雪梨之乡”的四川省金川县,以金川一枝花——金花梨而享誉全国。雪梨雪梨此产品曾在1985年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奖。1990年获中国首届农业产品博览会优良产品称号。1999年获得四川省优质水果奖。2001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审查,确定为绿色食品。2002年被评为西部农业博览会优质果品。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翠海翠海白河的支沟,以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六绝”著称于世。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由树正沟、日则沟、则查洼沟三条主沟构成,总长50余公里。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10月29日,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九寨沟正式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折叠 黄龙

黄龙名胜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彩池彩池,距离松潘县城56公里,距离平武县122公里,距离九寨沟风景区130公里,距离九黄机场56公里,总面积4万公顷。黄龙主要由黄龙沟、牟尼沟、丹云峡、雪宝顶等景区构成,人们常说的黄龙主要指黄龙沟。黄龙名胜风景区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化景观为主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一绝。黄龙名胜风景区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认证、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1992年12月被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折叠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奇峰、奇景、冰川、原始森林奇峰、奇景、冰川、原始森林距成都220公里,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其海拔高度分别为6250M、5355M、5276M、5025M。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犹如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道银河之上,其中最高最美的雪峰就是幺妹“四姑娘”。四姑娘山景区主要由“三沟一山”组成,四姑娘山的核心景区包括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和四姑娘山。四姑娘山风景区拥有五项桂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 。

折叠 达古冰山

达古冰山是中国青藏高原东部最东缘离大都市最近、可体验性最优的现三达古藏寨三达古藏寨代山地冰川,地处阿坝州黑水县四川达古自然保护区内,旅游区面积210平方公里,景区位于阿坝州的腹心地带,距成都市、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均280公里。达古冰山集现代冰川、古冰川地貌、原始森林、高山草甸、雪峰藏寨、珍稀动植物、红色文化于一体,是观光、度假、休闲、避暑、科考、科普、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的地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达古冰山景区在中国发现新美景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具有吸引力新美景,四川最佳度假旅游目的地,最佳红叶观赏目的地,中国第一彩色冰川冰雪天堂之美誉。

折叠 花湖

花湖位于若尔盖县城以北50公里,国道213线贯穿其中湿地湿地。距离成都520公里,距离兰州430公里。花湖位于广阔的热尔大草原,处于“若尔盖湿地”的核心地带。1998年8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高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005年被授予“黑颈鹤之乡”。进入花湖景区,扑进视野中的是无边无际的绿色原野与湛蓝天空,数百个大小湖泊随意地镶嵌在绿野间。星星点点的牧家帐篷,珍珠般撒落在连绵的浅丘下,这里的人们世代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跨马背而歌,吹一曲悠然的竹笛,唱一支古老的牧歌,徜徉在酥油茶飘香的帐篷前,沐浴高原清凉的晚风,花湖的明净与草原的盛情会为你拂去一路风尘。

折叠 黄河九曲第一湾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城西南部唐克乡境内,地处川、甘、索克藏寺索克藏寺青三省交接处,距若尔盖县城68公里,距唐克镇12公里。黄河九曲第一湾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黄河九曲第一湾是白河和黄河相汇的地方,全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故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黄河自西向东来到若尔盖草原,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再向西北方向蜿蜒而去,形如“S”型,从而形成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九曲第一湾”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气势恢弘的藏传佛教寺庙,叫索克藏寺,全称“索格藏扎西铁庆林”,意为蒙裔吉祥大乘阐院。始建于公元1658年,属格鲁派寺庙,现为甘肃合作寺分寺。

折叠 月亮湾

月亮湾距红原县城3公里,紧临209省道和县城邛溪镇。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月亮湾月亮湾,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故而得名“月亮湾”。黄昏时,近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峦叠黛,夕阳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弯弯的流水,伫立在河边的马匹,悠闲地吃着青草,摆着尾巴,使草原更显得格外的静谧 。在这里草原和白河交融映衬,月亮湾形成了一幅奇丽壮美的高原水乡图。月亮湾旅游区拥有迷人的草原风光(月亮湾),神秘的宗教文化(麻色寺),绚丽的藏乡风情,可以说是红原旅游资源的缩影。加之旅游区紧临209省道和县城邛溪镇,具有极佳的交通区位优势,因此开发潜力巨大。

折叠 九顶山

九顶山景区地处德阳的绵竹、什邡和阿坝州茂县的分界线上,位于岷山山九顶山九顶山系龙门山脉中部,雄踞龙门山脉群峰之首,最高峰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其独特的风光是将草地、雪山、原始森林与佛光、幻影、云海等自然景观、地史景观、天像景观融为一体。区内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群,生长着珙桐、红豆杉、银杏、水杉等珍贵孓遗植物群,这些,为风景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诱惑力。1999年1月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入围全国首批1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名册。同时,被国家规划列入了“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

折叠 毕棚沟

毕棚沟原生态风景区位于理县朴头乡境内,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南缘磐羊湖磐羊湖的过渡地带。景区呈狭长形分布,全长45公里,宽4公里,幅员18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050~5666米之间。毕棚沟风景区集高原、冰川、峡谷风光于一体。沟内奇峰峭立,峡谷幽深,冰川纵横,瀑布飞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古朴的自然风光,古老的生态环境,古怪的崖石峰峦,使毕棚沟成为徒步旅游者向往的天堂。毕棚沟1998年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由毕棚沟翻越垭口至四姑娘山景区长坪沟也是中国登协2004年十大经典穿越线路之一。

折叠 米亚罗

米亚罗地处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带,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米罗亚风景区米罗亚风景区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距成都市263公里。全景区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29公里,幅员3688平方公里。米亚罗景区气候宜人,高原特征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度,七、八两月平均气温为15度。米亚罗风景区瑰丽的金秋红叶,神奇迷人的藏、羌少数民族风情,清心宜人的古尔沟温泉,雄伟壮丽的雪山银峰,构成美不胜收、多姿多彩的百里画廊,三千三百道沟,三千三百道梁,沟沟有红叶,沟沟有融雪,沟沟有泉涌,雪山,温泉,森林,红叶,藏羌文化,构成一个梦幻走廊,因此享有“三千里红叶、三千里情”的美誉。

折叠 叠溪-松坪沟风景名胜区

叠溪--松坪沟旅游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茂县境内,距茂县县城65公里,白石海白石海南距成都251公里,北距九寨沟193公里,九环线公路穿景区而过。叠松景区以"雄(富贵山、狮子山)、秀(叠溪上 下海子、五彩池)、异(特有的地震遗迹秀丽景观,地震遗迹保存完好,世界罕见)、奇(高山草甸奇花异草、原始森林奇树异景)、幽(鱼儿寨、长海原始森林)"为景观特征,以雄山、异水、秀林、幽沟为景观内容。景区自然风景宜人,资源丰富,有"三沟九海十四景"之称。叠松既能享受山的一览无遗,又能享受似海的博大精深。

折叠 三江生态风景区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水乡藏寨水乡藏寨景区面积188 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三江风景区生机盎然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红叶、漂流、穿越、森林小火车、溜索在川内都小有名气。著名景点有万亩珙桐、大熊猫栖息地等国家4A级景区;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

折叠 卡龙沟

卡龙沟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黑水县客龙镇境内,岷山山脉南段与六十里彩林六十里彩林邛崃山脉交汇处,与松潘县热务区红扎乡接壤,距县城60公里,距成都310公里。卡龙沟总面积403平方公里,最低海拔(沟口)2900米,最高海拔(石林)4000米,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独特的露天钙化景观为特色,兼具高山石林、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彩林、沙棘林、钙化飞瀑、苔藓彩毯等自然风景和浓郁独特的安多藏族民俗风情。主要景观有藏族风情、密林峡谷、钙华彩池、仙池盆景、原始森林、高山石林、钙华飞瀑、苔藓彩池坡、神水金坡、钙华溶洞等。卡龙沟1993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小九寨之称[3]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景点概况

简介

阿坝州位于我国四川省,它保留了世界上别的地方早已绝迹的动植物资源,如熊猫、珙桐等活化石;保留了在工业文明中难以找到的静谧、古朴的壮丽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阿坝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江河纵横,融气势磅礴、广袤宽阔、俊秀幽深于一体。地形地貌复杂、沟谷交错、气候多样,构成独特的地理环境,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最佳旅行时间

夏秋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

5天

当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语言

藏语

社区精华

时间的徘徊,自古而来-九寨篇

http://www.mafengwo.cn/i/1053904.html成都篇出炉 可能不能常上线,周末就疯玩儿去了,如果有需...

阅读量:113438

大美甘南,又见青海(上) 甘南篇 —— 一群人的大波轰&一个人的西游记

(下)青海篇电梯 http://www.mafengwo.cn/i/5599457.html 又是一年高温假,老样子,有时间,没钱...

阅读量:1013

从米亚罗包车或者拼车去鹧鸪山滑雪场请问费用大概多少钱,那边有这样的拼车吗

米亚罗是个小村子不大,游客比较少见,有也是临时下车休息,上厕所啥的。 在这样的地方想拼车,可能性几乎为0,只能包车或者拦过路车去...

請問住川主寺旅游客运中心,川主寺鎮或松州客运站,在個地方會方便一點

川主寺来回的旅游车多,很多酒店,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准备自驾游还是旅行社还是长途巴士?...

请问一月中旬去四姑娘山,牟尼沟,海螺沟哪个地方更适合。

四姑娘山和牟尼沟很可能因为积雪会封闭部分景点,而且这两处过去交通不是太便捷,推荐自驾,但是务必注意安全。 海螺沟比较成熟,温泉和...

参考资料

四川省行政区划

热点资讯

© 360.CN      京ICP备08010314号-19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