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川县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策引领、阵地支撑、课程渗透、师资赋能、协同共育”为核心,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政策引领,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心理健康成长守护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硬件标准化、课程体系化、师资专业化、服务精准化”四大目标,并配套制定《青川县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青川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等文件,细化实施路径。联合检察院、民政局、卫健委等部门成立青川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设立县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建立“医校共建”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化协作模式。
阵地支撑,夯实服务基础。投入70万元专项资金,按“五区一廊”标准建成3所Ⅱ类心理辅导室,覆盖学生近5000人,青川中学获评“四川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引领校”,并挂牌成立青川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辐射全县,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干预危机事件17起。实施“校园天眼”项目,在木鱼初中部署AI情绪监测系统实时捕捉学生情绪异常,构建594名班级心理委员朋辈互助网络,辅以书信交流、师生“三同”等人文关怀,形成“数据监测+心灵共情”的特色路径。
课程渗透,深化育人实效。保障心理健康课程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融入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等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体育、劳动等学科。开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动,覆盖1.2万人次,建立“预防-预警-干预”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晴雨表”化解班级心理危机13例。青川中学、凉水小学、乔庄小学心理辅导案例获市级嘉奖,形成可推广经验。
师资赋能,建强专业队伍。引进心理学硕士1名,定向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0名。实现专职教师从0到3名突破,兼职教师覆盖率100%,实现“以专带兼”的本地化造血。通过高校合作“高级研修班”、专题讲座、网络学习等方式,培训专兼职教师500人次,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纳入职称评审加分项激励教师参与。
协同共育,凝聚全域合力。落实“千名教师访万家”行动,2024年家访覆盖率100%,开设家长学堂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家长学堂参与率从63%提升至88%,家校协同干预心理问题学生89名。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个案咨询86例,与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幸福家园·童心陪伴”行动,为567名农村儿童提供“一对一”成长支持,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协同”长效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