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战线动态 >> 高等学校动态

四川文理学院“坚持六个导向”
扎实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4-30 12:26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 分享:
   

四川文理学院着力落实“六个坚持”,补足短板,筑牢长板,扎实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围绕“四个面向”战略指引,聚焦区域产业升级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布局科研方向,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学科、省级特色(骨干)示范创建学科、申硕冲刺学科的引领作用,提升科研工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形成全校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是坚持科研多元评价。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核心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科研工作,进一步完善差异化评价标准。同时,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岗位晋升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多维度打造“创新活跃、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生态。力争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及科研获奖取得新突破,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取得新业绩,逐步提高学校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三是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紧扣时代脉搏,推动AI4S(AI for Science),促进人工智能与文科、医学、农学、艺术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建好跨学科科研团队,提升学校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科研创新点。

四是坚持科研诚信规范。健全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伦理委员会作用,制定《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明确科研不端行为界定与处理流程。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培训,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内容纳入新入职教师、学生必修课。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科研项目申报、成果发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信用评估。设立科研诚信举报专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保障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五是坚持成果产出导向。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抓手,构建“高校 - 企业 - 政府” 三方联动机制,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的导向功能,树立高水平科研导向和质量优先理念。

六是坚持国际科技合作。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海外顶尖学者的吸引力;同时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国际会议与联合项目,积极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渠道,通过共享科研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等途径,共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文昊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文理学院“坚持六个导向”
扎实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4-30 12:26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着力落实“六个坚持”,补足短板,筑牢长板,扎实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围绕“四个面向”战略指引,聚焦区域产业升级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布局科研方向,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学科、省级特色(骨干)示范创建学科、申硕冲刺学科的引领作用,提升科研工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形成全校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是坚持科研多元评价。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核心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科研工作,进一步完善差异化评价标准。同时,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岗位晋升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多维度打造“创新活跃、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生态。力争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及科研获奖取得新突破,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取得新业绩,逐步提高学校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三是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紧扣时代脉搏,推动AI4S(AI for Science),促进人工智能与文科、医学、农学、艺术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建好跨学科科研团队,提升学校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科研创新点。

四是坚持科研诚信规范。健全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伦理委员会作用,制定《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明确科研不端行为界定与处理流程。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培训,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内容纳入新入职教师、学生必修课。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科研项目申报、成果发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信用评估。设立科研诚信举报专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保障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五是坚持成果产出导向。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抓手,构建“高校 - 企业 - 政府” 三方联动机制,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的导向功能,树立高水平科研导向和质量优先理念。

六是坚持国际科技合作。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海外顶尖学者的吸引力;同时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国际会议与联合项目,积极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渠道,通过共享科研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等途径,共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