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暨出土医学文献文物数字研究学术研讨会。活动以“历史与未来对话:AI时代下医学文献文物的数字活化”为主题,通过国家二级博物馆揭牌仪式、出土医学数据研究成果发布、名老中医薪传计划暨首批捐赠、学术研讨、文化体验等环节,展现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大会发布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保护研究数字实验室自研的“出土医学古籍Agent”,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天回”汉代医简等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成果。成果以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为核心资源,依托尖端扫描、存储、算力设备,通过智能数据库构建、数字研究、展示传播、修复保护4个分实验室协同联动,撬动科技与人文融合之力,构建从古籍解码到文化传承的创新生态,引领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前沿。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薪传计划”首批捐赠仪式。据悉,成都中医药大学明年将迎来建校70周年,该校启动了文物征集项目暨名老中医“薪传计划”。全国名中医张发荣和廖品清捐赠了中医药主题书法作品,“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和中浚捐赠了《中华医学文物图集》等主要学术著作及珍贵数字资料,知名羌医传承人杨福寿捐赠了羌族历史文化集、羌族传统医药文化图文集等羌医特色资料,青岛卫健委杏林书画院院长刘景曾捐赠了《巴蜀本草荟萃图》书画作品。
该校“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本草艺术的嬗变》学术沙龙,展开书画与医药的千年对话;举行了《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和中浚》出版座谈会,探讨川派中医学术精髓的当代传承。学校还将持续推出《本草丹青》《杏林情怀》书画作品展,琴艺医术、百草鉴微等趣味游园,以及“博物馆奇妙夜”特色活动等,让师生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