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战线动态 >> 基层学校动态

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启动校志编修工程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11 14:37 来源: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分享:
   

7月9日,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召开校志编修大纲修订研讨会并启动《香城中学志(2007-2026)》编修工程。成都市地志办、四川教育志鉴编辑部、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等机构专家现场指导,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编撰团队及教师代表参会。

学校重视 修志存史奉献“香城经验”

学校始建于2007年,以“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为校训,以“办特色学校、创卓越高中”为办学目标;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大力推进“三新”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两中心三学院”促教师队伍建设,并推进命运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三体合一”的香中共同体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连续十四年被评为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期望通过校志编修,将学校的建校历程、发展过程等真实记录下来,奉献给社会和后来者。

2027年学校将迎来建校20周年,提前两年启动校志编修,把香城中学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以“志”的形式留下来,留住记忆、留住历史,也作为建校20年香城中学的创校师生们奉献给社会的经验和财富。

专家领航 专业构建校志编纂体系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志鉴工作处处长黄小华表示,学校严格贯彻落实了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教育志鉴编纂的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通过校志来构建“区域教育历史坐标”,并且与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等合作共建,开启了学校编纂与教育专家、史志专家,以及高校和出版社协同并进的模式,创新了校志编修的“成都经验”。彰显了学校对教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其专业态度与协作精神,堪称全市中小学史志编修的标杆,值得肯定与推广。

原四川教育志鉴总编谢志道提出建议:一是组织专业化,建议成立校志编纂委员会,由书记、校长任双主任,统筹资源与决策;二是结构系统化,按规范确立编写大纲,以“学校概况”“教育教学”“德育实践”“校园文化”等门类分章布局,采用“横分门类、纵述史实”的志体规范;三是协作一体化,组建编纂团队,由熟悉校情、了解区域教育的资深教师牵头,协同学校各部门开展资料收集与初稿撰写。与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紧密合作,厘清分工和职责,倒推完成时间任务表,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会后,学校编修团队与专家深入交流,确定共建模式,细化大纲框架,倒排工期,正式启动校志编纂工作。此次编修将系统梳理学校发展历程为未来提供参考。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启动校志编修工程

2025-07-11 14:37 来源: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7月9日,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召开校志编修大纲修订研讨会并启动《香城中学志(2007-2026)》编修工程。成都市地志办、四川教育志鉴编辑部、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等机构专家现场指导,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编撰团队及教师代表参会。

学校重视 修志存史奉献“香城经验”

学校始建于2007年,以“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为校训,以“办特色学校、创卓越高中”为办学目标;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大力推进“三新”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两中心三学院”促教师队伍建设,并推进命运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三体合一”的香中共同体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连续十四年被评为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期望通过校志编修,将学校的建校历程、发展过程等真实记录下来,奉献给社会和后来者。

2027年学校将迎来建校20周年,提前两年启动校志编修,把香城中学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以“志”的形式留下来,留住记忆、留住历史,也作为建校20年香城中学的创校师生们奉献给社会的经验和财富。

专家领航 专业构建校志编纂体系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志鉴工作处处长黄小华表示,学校严格贯彻落实了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教育志鉴编纂的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通过校志来构建“区域教育历史坐标”,并且与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等合作共建,开启了学校编纂与教育专家、史志专家,以及高校和出版社协同并进的模式,创新了校志编修的“成都经验”。彰显了学校对教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其专业态度与协作精神,堪称全市中小学史志编修的标杆,值得肯定与推广。

原四川教育志鉴总编谢志道提出建议:一是组织专业化,建议成立校志编纂委员会,由书记、校长任双主任,统筹资源与决策;二是结构系统化,按规范确立编写大纲,以“学校概况”“教育教学”“德育实践”“校园文化”等门类分章布局,采用“横分门类、纵述史实”的志体规范;三是协作一体化,组建编纂团队,由熟悉校情、了解区域教育的资深教师牵头,协同学校各部门开展资料收集与初稿撰写。与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紧密合作,厘清分工和职责,倒推完成时间任务表,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会后,学校编修团队与专家深入交流,确定共建模式,细化大纲框架,倒排工期,正式启动校志编纂工作。此次编修将系统梳理学校发展历程为未来提供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