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网信工作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4-10-23 12:14 来源:新华社 分享: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网络是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的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崭新历史条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打响互联网领域改革攻坚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当前,信息革命深入推进,互联网领域国际竞争和博弈更加激烈,网络建设和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迫切要求进一步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健全网络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和主管主办责任,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发挥网信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网信部门与管网治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类网络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作用,形成网络治理强大合力,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

第二,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动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有效整合,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网上宣传,推动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主管主办的各类网络账号、网络媒体积极主动发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塑造网上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上舆论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批驳网上错误思潮,坚决管控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有力有效开展跨境舆论斗争,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攻击、渗透、破坏,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加强网上网下联动工作机制,做到应对舆情和解决事情相结合。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乱象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特别是高度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提供更多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坚决整治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赏充值、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

第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络数据安全、反对网络暴力等重点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加快立法步伐,适时将管网治网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转化成为制度规范。健全对各类网络主体和网络活动的税收调节机制和扶持、引导政策体系,科学制定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处罚等措施。加强技术管网体系建设,坚决打赢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技术治网水平。

第四,更好统筹网络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把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作为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强化对网络平台的分级分类管理,重点管好影响力大、用户数多的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全方位支持我国网络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抢占科技发展新赛道、新高地,拓展网络技术应用新市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琼之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2024-10-23 12:14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网络是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的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崭新历史条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打响互联网领域改革攻坚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当前,信息革命深入推进,互联网领域国际竞争和博弈更加激烈,网络建设和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迫切要求进一步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健全网络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和主管主办责任,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发挥网信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网信部门与管网治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类网络社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作用,形成网络治理强大合力,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

第二,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动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有效整合,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网上宣传,推动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主管主办的各类网络账号、网络媒体积极主动发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塑造网上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上舆论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批驳网上错误思潮,坚决管控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有力有效开展跨境舆论斗争,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攻击、渗透、破坏,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加强网上网下联动工作机制,做到应对舆情和解决事情相结合。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乱象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特别是高度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提供更多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坚决整治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赏充值、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

第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络数据安全、反对网络暴力等重点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加快立法步伐,适时将管网治网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转化成为制度规范。健全对各类网络主体和网络活动的税收调节机制和扶持、引导政策体系,科学制定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处罚等措施。加强技术管网体系建设,坚决打赢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技术治网水平。

第四,更好统筹网络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把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作为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强化对网络平台的分级分类管理,重点管好影响力大、用户数多的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全方位支持我国网络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抢占科技发展新赛道、新高地,拓展网络技术应用新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