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和特点,探索构建“四声”育人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五育并举”,营造健康、阳光、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努力让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坚持以“智”慧心,让校园诵读“先声夺人”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政策与制度、学科与人才,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印发《隆昌市教体系统“隆桥悦读”系列活动实施意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开展“阅读之星”“阅读之家”等评选活动,小手拉大手,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成立朗诵兴趣组、读书沙龙等,开展“趣味读书”“好书推荐”等活动,让中华经典诗文浸润学生心灵,让“朗朗读书声”响彻校园。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按照“一校一案”原则成立管理机构,做好作业公示、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优化作业设计,严控培训时间、规范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二、坚持以“体”健心,让助威呐喊“声声入耳”
一是聚焦“常教”,强化条件保障。出台《隆昌市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发展规划》,全市100所中小学幼儿园均设特色运动项目,建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所、特色幼儿园8所。保障人员、时间、经费“三个落实”,近3年累计投入经费2524万元,改扩建学校运动场18个,开展全员培训。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全覆盖,夯实体育教学基础。
二是聚焦“常练”,营造体育氛围。注重向课堂要质量,开足上好体育课。开展参与面达100%的大课间、健步走、全员运动会三大活动,营造学校浓厚体育氛围,做到“天天有时间锻炼,人人有喜爱项目”,筑牢学校体育根基。
三是聚焦“常赛”,搭建展示平台。建立中小幼一体化竞赛体系,实现中小幼班级、校级、市级联赛全覆盖,形成具有隆昌特色的“六大竞赛”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系列体育比赛带动学生跑起来、动起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让欢呼声、呐喊声回荡校园。
三、坚持以“美”润心,让百歌传唱“声入人心”
一是围绕“示范”,锤炼美育队伍。印发《隆昌市中小学美育教育工作意见》引导教师树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教育理念。成立教师合唱团,带动全市各校合唱蓬勃发展。开展千人写书法、百米画卷长廊、戏曲进校园、教师韵律操展示等活动,全面推进美育工作。
二是围绕“融合”,探寻美育内涵。融入德育,开展研国学文化、访伟人足迹、寻牌坊古道、育幼儿技艺等活动,形成“一校一品”美育格局。融入智育,开展“隆桥诗韵”诗词大赛、“开笔典礼”启智活动、“大千画派”传习大赛、“隆桥阅读”明智活动,以美育教育开启孩子们的智慧。融入体育,运用第二课堂和课后服务开展健身操、体育舞蹈等训练,强学生体质,育阳光少年。
三是围绕“普惠”,彰显美育成果。与市内高校联合举办“大中小幼”艺术展演活动,彰显美育成果。建成40个美育固定展台,定期展示师生书法、绘画成果,实现全员覆盖。引导“歌声”浸润校园,在全市形成“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师生同参与”的美育教育环境。
四、坚持以“联”护心,让阳光校园“欢声笑语”
一是多校联动,确保资源共享。统筹各校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全市18所复兴少年宫,广泛开展“春耕培训”“红薯节”等劳动实践活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区域共建”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共享中小学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安全教育实践、法治教育实践等基地资源,打造城乡一体化研学品牌,为学生营造多元化教育环境。
二是科创联行,确保素质提升。重视学生科创能力培养,联合市科技馆、科学技术协会对校园科技活动“靶向发力”,荣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一等奖。通过开展科创活动填充课后延时服务,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以“笑声”构建起阳光向上的教育环境。
三是监督联管,确保安全阳光。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和学校联动,全面净化网络空间,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千师访万家”行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家庭变故和心理变化状况等,精准疏导、温暖干预。成立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隆桥心语”,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校园成为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