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严格整治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留给教师、把关爱送给教师,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营造良好环境,把更多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
一、把宁静还给学校,让教师安心从教
一是厘清分内职责。眉山市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作为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组织教育、团委等13个部门开展专题调研4次,征集教师、家长代表意见建议26条;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凡进必审+清单制”方式,统筹“小手拉大手”等进校园活动,规范每一所中小学校每年承担学习、参观、考察活动任务原则上不超过2次,经“一事一议”会商同意后方可开展清单外活动。
二是压减额外负担。着眼把宁静还给学校,全面梳理学校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印发《眉山市教育系统职业行为重点负面清单》,明确不得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手写教案等9个方面要求。全力整治网络平台学习使用中的形式主义,杜绝强制注册和积分排名,将13项进校园活动与5门学科教育教学进行整合,整合率近60%,叫停取消进校园活动5项。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围绕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清理外在目标,明确不得安排教师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等涉及安全稳定、创优评先、专项任务的3大类事项20条。坚持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内在根本,推进市、县(区)教体局长常态化推门听课,借助四川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门课堂”专区实行随机听课,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遴选省级“精品课”,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1名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二、把时间留给教师,让教师静心执教
一是规范教育活动,推行弹性上班。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市、县(区)两级教体局班子成员蹲点48所学校包校调研,确定教师减负涉及课题13个。改革教师例会等制度,明令禁止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召开例会,通过线上集体备课、分教龄段设计备课方案缩减教师备课时间20%以上,对未经同意的、非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不予学分认定。提升“弹性上下班+休假”与教师绩效考核适配度,创新推行教师分岗位、分日期“弹性上下班”,探索推行教师课后服务、监考等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的“考勤银行”制度,兑换调休假期。
二是优化平台管理,减少过度留痕。紧盯教师减负中的老问题和新表现,注重在突出问题上精准施策,在督导检查中较真碰硬,实行会议文件年度计划管理,依托钉钉会议安排、协同办公系统等,规范信息采集管理,建立信息统一数据库,杜绝多头填报、重复填报,推进会议安排“归口管理、精简高效”,破解“报表多、会议多”等难题。统筹安排学校工作留痕,保留安全管理等必要留痕,减少应减尽减工作留痕7项。推进部门之间共享、互认督查检查结果,坚持“看现场、看结果、走访师生”为主开展检查和评比考核,取消非必要检查评比3项,压减12%,把时间留给教师。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坚持治标与治本并举、减负与提能并重,聚焦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核心,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联合清华大学、华东师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通过国培、省培及市本级培训实现校长、教师全员轮训,目前年均培训教师4万余人次,2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培养对象。
三、把关爱送给教师,让教师舒心乐教
一是全心营造氛围。发挥报刊台网和新媒体作用,及时推送关于教师减负及政策解读文章,做好教师减负文件宣传解读工作,曝光增加教师负担典型问题6个,发放倡议书40余万份,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教师减负工作,为教师营造安心、静心、舒心从教社会氛围。
二是真心关爱教师。优化工作条件,提高幸福指数,每年足额预算并及时拨付教师工资和补贴,按时发放乡村教师生活、交通补助,建立教师绩效奖励稳步增长长效机制。扩展“眉山超级教师平台”服务内容,邀请专业医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加强优秀教师宣传,颁发“光荣从教30年”荣誉证书,每年走访慰问一线教师、家庭经济困难教师等200余人,表扬优秀校长、教师100人。
三是齐心抓实督导。建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教育督导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为主的教师减负工作督查机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8个,并将督导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聘请48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纪检监察干部为“特约监督员”,开展教师负担情况定点监测,停止对全市80余万名学生、家长的“非法”任务摊派,深受家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