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重要工作】
●四川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
【思政工作】
●广元市多措并举打造红色思政教育品牌
【党建工作】
●西南医科大学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党建
【基础教育】
●广安市推动县域高中提质增效
●荥经县综合施策提升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高等教育】
●西华大学加强团组织建设构建育人新格局
●四川旅游学院突出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内江师范学院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教育教学
【审计工作】
●乐山师范学院抓整改落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校园安全】
●乐山市坚决抵制不良游戏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筑牢食堂安全防线
【对外交流】
●绵阳市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重要工作】
●四川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召开。12月6日,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四川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祎,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陈岚出席会议并作相关工作部署。
会议指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保持良好态势。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地各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抓紧抓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加力挖潜拓岗,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充分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要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促就业政策引领作用,推动各项政策应出尽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确保各项政策应知尽知、落地见效。要优化就业指导,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坚持以赛促就,完善实习实践制度,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要深化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强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加强就业市场需求分析研判,注重就业情况在招生和培养中的反馈应用,提高“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效率。要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工作保障水平,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就业安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加强权益维护,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融媒体中心)
【思政工作】
●广元市多措并举打造红色思政教育品牌。(1)编撰红色思政教育读本。运用红色资源编撰大中小学4个学段红色思政教育读本,构建一体化红色思政读本支持体系,编制《红土地》《红军城》等42本,印刷“红色”作业本8000余万册,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夯实理想信念根基。(2)开发红色思政示范课例。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研发红色研学课程37节。举办“高中读本优质课赛课”“廉洁教育进校园”思政微课大赛等基本功展示交流竞教活动,打造优秀思政课例120余节,省级精品课10节。(3)搭建红色思政教育平台。将解放战争、“三线建设”、抗震救灾等时期的历史文物、遗址等搬上互联网,推送英雄故事、革命歌曲等红色资源20余期,创新红色思政教育载体。(4)培育优秀思政教育教师。实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强师工程”,引进思政教育硕士研究生27名,建成省、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9个,逐步配齐配优各学段思政课教师。(5)建强红色思政教育基地。升级中国红军城、苍溪红军渡等38个红色教育基地,建成青川县地震博物馆等9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蜀道行”“天府行”“华夏行”三大类40余条大思政研学实践精品线路。打造军事模拟VR教室、射击体验场等国防教育场馆(所)16个,建成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特色)学校37所、红军小学10所。(广元市教育局)
【党建工作】
●西南医科大学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党建。(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员教育见行见效。开展专题培训2期、网络培训4期,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专题学习140余次,实地警示教育110余次,纪律党课307次,把提升政治能力纳入各类培训和党校课程中。(2)以质量提升为突破,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校—院—系”三级组织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支部,严守发展党员入口关,规范发展党员451人,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3)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出台修订党建工作制度50余项,定期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制发《校院两级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二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开展基层党建年度督导检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4)以功能提升为重点,培塑党建工作名优品牌。实施党建品牌创优行动,建成高质量党建工作示范,获评国家级、省级“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24项。新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国家级1项、省级3项。(西南医科大学)
【基础教育】
●广安市推动县域高中提质增效。(1)加大投入建强基础。筹措资金近20亿元升级学校基础设施,实施武胜县龙女湖中学(一期)、华蓥中学分校区、邻水中学南校区建设等20余个项目,完成16个新建高考综合管理平台和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新增高中招生计划900余个,职普融通招生计划3350个。(2)深化合作引优提质。推进教育“同城融圈”,与重庆八中、成都七中等20余所学校签订合作协议,邀请巴蜀中学、石室中学等40余名教师到校交流,华蓥中学成功挂牌“重庆市巴蜀中学川渝合作示范校”。(3)创新示范擦亮品牌。聚焦艺术、体育、科创等5大课程领域,打造广安友谊中学三贤核心素养、邻水九龙中学科创工作室、岳池中学篆刻艺术团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荥经县综合施策提升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1)构建组织体系。制定《荥经县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县级研学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县-部门-学校”三级推动机制。采用“试点+示范”层级推动,建设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劳动教育特色项目。运用转岗培训撤校并点的富余师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400余人的师资队伍,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县两级劳动学科教师研培活动,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2)打造多元载体。拓宽校园实践平台,各校通过改造、租赁、综合利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耕读园”“黑砂传习馆”等劳动实践基地。依托课后服务创建主题劳动课程,开发种植、茶艺、扎染、黑砂制作等校本课程。构建“校地共建”模式,全面整合闲置学校、农业园区等资源,投入资金2亿余元,探索构建“校地共建”模式,搭建起“1+N+X”课程体系。深化家务实践平台,根据城乡差别和学段特点,合理规划家庭劳动作业,并通过微信、家长学校等平台发布寒暑假劳动实践清单。(3)强化督导评价。制定涵盖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实施方案,加强日常督导检查,组织督导人员定期深入学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查看,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综合考评内容,采取“过程性+总结性”“课程文化+技能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劳动素养,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雅安市教育局)
【高等教育】
●西华大学加强团组织建设构建育人新格局。(1)规划设计融入思政体系。邀请专家学者讲思政课,三校区联动推进“青马工程”,加强思想引领和红色教育。11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参加“西部计划”“逐梦计划”学生人数逐年递增30%。(2)资源汇聚融入社会实践。组织“万名大学生进社区”,就近结对80余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全方位对接帮扶村党支部,打造“党建+帮扶”服务体系,形成“订单化+项目化+体系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成功申报12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3)精准供给融入就业服务。组织团干部“一对一”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就业,依托“扣子课堂”开展12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辅导,建设“西青实习岗”信息平台,承办“双城青才计划”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4)协同联动融入机制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制定30余份文件,打造活力型团支部、服务型学生会和共育型学生社团,持续攻坚“学社衔接”。狠抓团支部“对标定级”、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团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等,推动学校共青团改革落地。(西华大学)
●四川旅游学院突出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1)结合优势学科,做特川旅党建。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融合,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背景为切入点,总结“志、技、德、心”的“匠人四字诀”工作法,激励教师倾心教学、潜心科研、用心育人。开展“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交流“政治生日”感言,重温入党誓词,结合廉洁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党性修养。(2)结合行业需求,做实川旅平台。邀请文旅烹饪业内精英,承办旅游、烹饪相关活动,搭建座谈会、研修班等平台,传承研究中华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围绕非遗保护、川菜文化、食品安全等多维度,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的培养目标,组织企业研修班,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3)结合特色学科,做大川旅影响。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甘孜州“双百工程·乡村振兴”中发掘当地原材料,分享烹饪理念和川菜文化,助力民族地区特色食材菜品研发、美食书籍编撰等。组织参与学术科研交流研讨会,促进教师理论转化实践能力,坚持“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赛事,加快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四川旅游学院)
【新质生产力】
●内江师范学院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教育教学。(1)坚持设计创新。构建“慧教”“慧学”“慧管”“慧评”“慧用”一体化“学在内师”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全流程运行数据跟踪,赋能教学应用“数智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应用模式“规模化”。(2)坚持内容创新。依托平台汇集优质教学应用与资源4万余个,连接各类智慧教室及教学应用500余个,全面融入多个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校内与校外无差别学习、正式与非正式教学边界的深度融合。(3)坚持导向创新。应用“大智移云”等技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网络平台教学和知识图谱、OBE有机融合,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跨专业交叉学科融合培养。(4)坚持方式创新。构建以“OBE理念+智能化资源处理+知识图谱应用+综合数据呈现+个性化评价管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探索基于“理念+技术+应用+反馈”形式的知识图谱课,辐射全校1000余名教师、20000余名学生,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内江师范学院)
【审计工作】
●乐山师范学院抓整改落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1)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党委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健全议事规则,将审计整改任务清单和整改情况报告纳入议定事项。制定《审计整改工作实施办法》《常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指南》《审计整改结果认定办法》,建立整改制度(学校层面)—工作规范(内审部门层面)—工作指引(被审计单位层面)的三维规范体系。(2)压实整改责任。建立整改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定牵头单位,明确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责任和跟踪督促责任。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全流程纳入审计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整改台账;运用审计整改标准化清单和整改结果认定标准,促进“信息化”与“标准化”的融合。(3)深化结果公开。对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分析、提炼和公开,印发《内审知识手册》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导航》,方便全校上下对照检查,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提升整体风险防控能力。(4)联动跟踪督查。建立纪检、巡察、组织、审计联动督查机制,信息共享,任务协同,确保整改措施真实完整落实到位。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学校党委对二级单位巡察的主要内容、被审计单位(个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范围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检查范围。(乐山师范学院)
【校园安全】
●乐山市坚决抵制不良游戏守护学生健康成长。(1)加大宣传引导,播撒防范“种子”。运用官网、校园公众号等平台,推送50余篇专题推文,广泛科普“死亡游戏”危害与防范知识,阅读量超10万人次。97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张贴1000余张警示海报,开展700余场主题宣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发放8000余份资料,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课余生活,共筑家庭防线。(2)加强专业培训,筑牢思想“堤坝”。邀请专家、法律人士进校园开展100余场讲座,为师生深度剖析不良游戏背后的风险,解读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依法防范意识。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主动与学生密切交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生活观,从思想根源上帮助师生抵御不良游戏的侵蚀,让健康理念扎根心底。(3)组织全面排查,消除隐患“病根”。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对校园周边场所逐一排查,责令24家隐患场所即刻整改。密切监测30余个网络平台,清理20余条不良诱导信息,阻断不良游戏网络传播途径。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精准掌握心理状态,从源头杜绝学生受蛊惑,全方位守护学生成长。(乐山市教育局)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筑牢食堂安全防线。(1)管理求“精度”。成立安全责任领导小组,根据学校《食堂管理办法(试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修订)》不断量化和完善环境食堂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制度,确保具体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把主体责任“立起来”。通过制度上墙、建设“文化墙”等方式打造宣传阵地,扎实开展师生节粮行动,加强食品安全。(2)服务讲“温度”。以恳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师生对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把食堂“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开展食品安全培训8场次,参与人次1500人,推动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3)监督重“力度”。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照”“四不两直”“1+7+N”等方式,加强校内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管,联合属地食监局和行政执法局加强对校内和周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监督。学校顺利通过四川省高校后勤协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年度评议检查,被表彰为“四川省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突出单位”。(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对外交流】
●绵阳市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走深走实。(1)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领导。将教育对外开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跟进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外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学习研讨10余场次,召开外事工作部署会、专题会、研判会等7次,确保党对外事工作的领导横到边、纵到底。(2)深化港澳教育交流合作。与11所港澳学校建立姊妹校关系,开展师生互访、教学观摩、联合教研等合作活动30余场次,200余名师生赴港澳、100余名港澳师生来绵开展交流学习。(3)大力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巩固拓展对外教育交流合作,与泰国素可泰市、法国亚眠市、俄罗斯奥布宁斯克市建立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与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地建立合作新渠道,确定了6个交流合作项目。(4)在对外开放中讲好中国故事。发挥西南科技大学萨尔瓦多孔子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中德产业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埃塞俄比亚中埃建材学院作用,加强在意大利、新西兰、老挝、印度等地招引留学生工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标准,在国际人才培养中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提升中国影响力。(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简讯】
▲12月1日,我省高考报名工作顺利完成。2025年高考报名78.02万人,比2024年减少5.49万人。其中,普通类56.03万人(含艺体类7.8万人),对口类21.99万人。报名期间,省教育考试院及时处理市(州)反映的政策性问题31个,组织20余名技术人员保障报名系统正常运行,24小时在线解答市—县—校技术咨询问题3600余个,确保新高考首次报名工作圆满成功。(教育考试院)
▲12月3日,我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立德树人专题研修”活动,以学促训,以学提能,推动校外培训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涵养师德师风,提高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服务规范水平。(校外教育监管处)
▲12月3日,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遴选推荐工作完成。我省共有29所高校申报了67个项目,经评审,同意推荐51项,其中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重点任务14项、推进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重点任务27项、三教统筹协同创新项目重点任务4项、自学考试改革创新项目重点任务5项、终身学习制度建设项目重点任务1项。(高教处)
▲12月6日,我省召开深化“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好管理、监管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学校负责人陪餐、民主监督等制度,紧盯“校园餐”管理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排查风险隐患,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12月10日,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形势任务,部署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干部监督工作。教育厅就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经验做法在会上作工作交流。(人事处)
▲近日,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作为主题主线,融入语言文字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健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测试员队伍和机构建设,推动数字化赋能和科研创新,拓展合作交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测试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为强国建设贡献语言之力。(语言文字教材处、教师发展中心)
▲近日,教育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联合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抽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抽查,重点关注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膳食经费管理、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以及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大宗食材供应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等情况。(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近日,新时代部省职业学校“三名”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六省市名师名校长联合研修活动在眉山市成功举办。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新时代强国之师、工匠之师”为主题,举行了新时代部省职业学校“三名”工作室授牌仪式,全国六省市名师名匠名校长代表围绕主题开展交流研讨。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省级教师研训机构相关负责同志,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三名”计划培养基地代表,省内外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和工作室成员近500人参加活动。(教师发展中心)
▲近日,我省与重庆市联合主办2024年川渝高校内审工作交流研讨交流会,会上四所川渝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交流,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督导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