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情
●我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测试顺利结束
基层速递
●眉山市抓好“大思政课”全面构建育人新格局
●巴中市家校同烹“妈妈餐”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聚焦新质生产力优化学科布局
信息广角
●成都师范学院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
●富顺县多措并举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
教 育 要 情
▲我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测试顺利结束。全省21个市(州)设324个考点、19260个考场,考试工作人员8万余人。(1)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相关负责同志多次专题调研部署。各地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各级招考委成员单位统筹联动,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2)聚焦关键环节,确保“平安考试”。省招考委牵头,各地在考前开展全覆盖风险隐患大排查,对发现问题逐一整改到位。完善试卷印制、分发、保管等各环节安全保密举措,保障试卷绝对安全。健全防范手机作弊体系,确保“平安考试”。(3)细化工作举措,优化宣传服务。各地做好防寒保暖、治安维护、交通出行、降音禁噪、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心理疏导、人身安全保障等工作,实现“温馨考试”。(省考试院)
基 层 速 递
▲眉山市抓好“大思政课”全面构建育人新格局。(1)深化思政课堂改革。将三苏家教家风等融入思政课堂,设立思政教研员21名,建立思政学科教研组300余个,构建市教体局、市委党校、10所在眉高校和15名优秀教师为基础的“1+1+10+N”宣讲体系,开展基层宣讲46场次。(2)健全实践育人体系。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系列活动,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5家,认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点40余个,开展研学活动300余场。(3)聚集协同育人合力。完善“学校家长示范校”创评制度,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300余支,吸纳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成立东坡文化讲师团,发挥345个基层党组织9000余名党员教师思政教育和暖心服务作用,建成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46所,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263个,通过“流动课堂”“定点课堂”等宣讲东坡文化52期。(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巴中市家校同烹“妈妈餐”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1)建立“妈妈帮厨”服务机制。公开招聘学生妈妈参与食堂菜谱编排、烹饪制作,参与监督服务。目前全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中学生妈妈占比达34.8%。(2)开展“家长陪餐”体验活动。建立志愿库,公开招募“妈妈”志愿者1153名,走进学校食堂参观体验陪餐,征集、梳理汇总意见建议,推动学校供餐品质提升。(3)搭建“阳光问餐”监督平台。举办“阳光问餐”活动,采取“报名+抽选”方式邀请学生家长、纪检干部、新闻媒体等,围绕食材加工、食堂管理等开展暗访督查,集中曝光“校园餐”问题,现场质询、限期整改。(巴中市教育局)
▲四川农业大学聚焦新质生产力优化学科布局。(1)做强涉农学科。加快新农科建设,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推动作物学、畜牧学等5个贡嘎计划Ⅰ类学科2-3个学科方向达到全国领先,1—2个学科方向国际领先。年度新增ESI全球前1‰学科1个、前1%学科2个、前1%学科总数达11个,增列3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快成势。(2)做精新兴学科。新增备案专业77个,拟开设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等4个新兴专业,着力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3)做特哲社学科。制定实施《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4-2028)》,依托“四大计划”每年投入经费不低于500万,推动以农林经管为核心,带动13个人文社科类学科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川农特色哲社学科体系。(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市高新区严把“四关”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幸福”。(1)严把食材供应关。统一公开招标大宗食材,建立食材质量检测通报机制,对得分90分以下和排名末尾的供应商检视罚款,督促其不断整改提升。(2)严把人员管理关。合理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建设“校餐卫士”智慧监控平台,实现对后厨人员不规范行为自动识别、抓拍、预警。(3)严把廉政风险关。优化询价办法,健全验收机制,保持惩戒高压态势,防止权力寻租。(4)严把质量监督关。每周公布定量菜谱,每月开展群众投诉复盘工作,每学期组织开展2次食堂满意度调查,2024年秋季学期群众投诉件逐月减少,食堂平均满意率已达96.52%。(成都市教育局)
▲成都理工大学以评价科学化引领教育现代化。(1)细化院系评价改革。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实施差异化考核方式,实现“一院一方案”目标,灵活调整“本科教学”考核指标比重,鼓励学院特色化发展。(2)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注重师德师风考量,增加新型职称类别,强调教育成果和发展贡献。推行“玉成计划”,畅通人才转换通道,创新负责人直接聘任模式,18人破格晋升,209人通过职称直接聘任。(3)强化学生评价改革。建立“体、美、劳”素质教育中心,完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和形式转向学习成效评价。修订《测评指标》,纳入服兵役、志愿服务等个人增值指标,推动“重学业”向“重成长”转变。(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旅游学院综合施策推动平安校园建设。(1)夯实制度根基。印发《四川旅游学院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等3个指导文件,将学校安稳工作管用做法固化为常规办法,将社会安稳事件列入党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学习,举一反三排查类似隐患,强化安全意识。(2)强化风险排查。每月开展校级层面的安稳隐患检查1次、突出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排查1次,形成“自查—检查—登记—整改—验收—销账”为主的检查整改管理闭环,做到严格把关、未雨绸缪。(3)守护校园和谐。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公布书记校长邮箱,接收信访邮件,线下定期收集师生意见,促进“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四川旅游学院)
信 息 广 角
▲成都师范学院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1)加强数据中心存储扩容,提升基础算力,建成数据集中共享、身份统一认证的数字校园平台,搭建18 个应用系统,打造13类AI智能教学场景。(2)建成慕课课程52门次,孵化省级本科一流课程45门次,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次,推送8门次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选修我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生已遍布全国4100余所学校,累计选修人次超过80.8万人次。(3)构建“院-校-省”三级研训体系,打造“AI赋能,数字领航”品牌活动,建成21个数字素养名师工作室,每年举办超2000人次参与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助力未来教师培养。(教育信息化处、成都师范学院)
▲富顺县多措并举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1)优化学校布局。制定寄宿制学校专项建设规划,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3所,在中心场镇布局建设标准化九年制寄宿学校5所、小规模寄宿制学校8所。(2)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2.3亿元,建设学生宿舍4.8万平方米、食堂1.7万平方米,配备试验设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设施设备9816套。(3)统筹各项保障。将教师编制适当向寄宿制学校倾斜,用好校点撤并后富余人员岗位转换参与寄宿制管理等服务工作。将全县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每年补助标准由300元/人提高至600元/人,传递富顺教育“温度”。(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中医药大学数智化赋能实践教学。(1)自主研发AI学伴、AI助教和“掌上AI临床辨证论治”系统,串联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多门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训练,搭建起以经典医案、名医经验、临床实例为一体的临床案例库。(2)创设能力训练场景,建成60余项涵盖解剖、中药辨识、急诊、针灸推拿等中西医基础和临床主干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引入5G数字化传输床旁教学系统,将临床教学基地门诊和床旁教学“引入”真实课堂。(3)搭建“畅学杏林”平台,实时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状态,分析学生状态与目标达成契合度,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多维评价体系。(成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