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华西中学秉持“校园就是实验室”理念,将实验场域从实验室拓展到整个校园,探索“全域场景+实验推动”的科学教育新模式,多维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其做法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推广。
一、创新实验理念,深挖教育资源
一是找准症结推动实验教学破题。针对实验器材缺乏、实验员配备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拨付专款改善硬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平和加强高效管理,以落实演示实验、课后实验、拓展实验和创新实验为抓手,推动实验教学开展。
二是创新理念拓宽学校实验场域。注重实验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将实验教育融入校园每个角落,把学校的墨池、大榕树、微农场、果园等打造成实验场域,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动手参与实验探究。
三是多措并举落实科学教育理念。制定学校实验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及校外科学副校长到校指导,成功申报市级课题《智慧教育背景下高完中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组织教师进行实验技能考核,举行实验教学研讨会,推出多堂实验教学示范课。
二、强化要素保障,打造全域场景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以四川省颁发的学科教育装备配置标准为基础,补充实验耗材,满足理化生基础性实验需求。梳理学科发展规划,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新建物理数字探究实验室、AI人工智能教室,升级改造创新实验室,满足学生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学习需要。
二是做实人才保障。成立科学教育中心,制定科学教育教师评价方案,引导学科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齐具有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理化生实验员,定期参加实验操作技能和危化品管理培训、实验技能展示活动等,与学科教师合作参加课题研究,锻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
三是打造全域场景。启动科学教育“72228”工程,打造7个果园、2个中心(创新中心和阅读中心)、2间特色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数字实验室)、2个长廊(微科技长廊和科学文化长廊),规划建设8大科技景观,让校园充满实验感、科技感、未来感、体验感,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聚焦核心素养,落实三类实验
一是智慧跟踪演示实验。针对部分教师用视频代替演示实验等问题,落实初高中实验操作考试各项流程,以考促学督促提升理化生实验教学质量。运用智慧教育实验教学平台,规范实验预约登记和实验数据上传,将平台的实时数据对各学科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和通报,确保各科演示实验全完成。
二是校本推动拓展试验。指导学生在校园完成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材的全部课后实验。修建容量达900升的大型生态缸“墨池二号”,依托生态缸将桂花树叶制作成叶脉书签,将墨池鸢尾花制作成自制酸碱指示剂材料,培育出102克的硫酸铜大晶体,制作出色香味全的果酒、醪糟等发酵食品。
三是全科参与创新实验。立足学校的花草树木,学科教研组跳出教材开发一系列创新实验项目:数学组邀请全校同学测量校园广场大榕树的高度和不规则的墨池面积;生物组带领学生采集墙上的薜荔果实制作凉粉、把自然死亡的小鸟制作成标本;天文社在校园架起望远镜让学生们亲眼目睹太阳黑子;音乐组利用瓷砖、可乐瓶等材料开发出几十种自制乐器,并组建自制乐器乐团在校内外演出近十场。
“校园就是实验室”理念提出以来,学校围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开发针对性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撬动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