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23期)德阳市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09 11:07 来源:办公室 分享:
   

德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抓重点,聚合力,创品牌,加快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一、抓重点,夯实科学教育根基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教育、科协、科技等部门共同主抓,发改、经信、财政等15个部门整体联动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保障措施。优化本地财政支出结构,将科学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推进科技馆建设,设立科学教育竞赛专项奖励。

二是建强师资队伍。配备中小学专兼职科学教师730余名,选聘北京大学、东方汽轮机等高校、企业44名专家学者担任31所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建立STEM教育、科创教育等科技类市级科学名师工作室4个,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研培一体”建立科学教育融通培训体系,实现科学类教师培训全覆盖。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装备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的深入应用,严格实验教学程序和规范,形成“四查、三问、二操、一评”的“4321实验教学过程性评价策略”,打造“三保护课堂”“合力科创”“三创课堂”等丰富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雏鹰、雄鹰、鲲鹏“三段贯通培养计划”,围绕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开展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近年来,共34名优秀学生进入“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122名学生进入“高校科学营”。

四是开发特色资源。将科普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托管服务”的重点内容,积极探索科普校本课程建设,广泛组建科技类社团,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专家团队研发《青少年创新设计思维课程》,结合中国教科院STEM专项课题开发《我与东电的故事》等系列科学拓展课程,8位教师的STEM课例入选中国教科院国家精品资源课例。

五是强化示范引领。引导20所头雁学校和47个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在科学教育上探索创新,1个区(市、县)、5所中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1所中学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1所学校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

二、聚合力,拓展科学教育资源

一是打造“学校+科技企业”。持续强化中小学校与高科技企业合作,鼓励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大国工匠”进校园、进课堂,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特色科学教育体系,初显高铁科创文化。

二是建设“学校+科研院校”。深化高校之间合作,借力高校资源,拓展科学教育科技含量;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全域探索“无边界课堂”新模式;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讲座、流动科技馆及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邀请知名高校教授为30余所中小学举办94场科普讲座,开展科普展示活动120场次。

三是创建“学校+优质医院”。探索中医药传统科普教育,弘扬国医精神,与相关医院联合打造“校园百草园”和“国医大讲堂”。与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医学科普教育,急救知识、卫生知识走进课堂、走近师生。

三、创品牌,丰富科学教育活动

一是创立综合品牌。举办首届青少年科学节,通过科学嘉年华、学术交流、竞赛竞技等系列活动,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来自川渝1151支参赛队伍、2483名选手现场竞技,2.3万余人次观众到场参观体验,41.7万人在线收看直播,获评“2024年度川渝科普品牌”。

二是擦亮赛事品牌。连续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次承办四川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大型赛事。整合教育、科协、教研科创类赛事资源,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努力构建广大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的赛事。

三是树立校园品牌。常态开展学校科技活动周活动,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展示、“科学五分钟”探索故事讲述、科技模具制作、创意编程比赛、科学小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说”中传播科普,在“玩”中亲近科技,在“做”中激发思维,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简报第23期)德阳市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07-09 11:07 来源:办公室

德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抓重点,聚合力,创品牌,加快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一、抓重点,夯实科学教育根基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教育、科协、科技等部门共同主抓,发改、经信、财政等15个部门整体联动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保障措施。优化本地财政支出结构,将科学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推进科技馆建设,设立科学教育竞赛专项奖励。

二是建强师资队伍。配备中小学专兼职科学教师730余名,选聘北京大学、东方汽轮机等高校、企业44名专家学者担任31所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建立STEM教育、科创教育等科技类市级科学名师工作室4个,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研培一体”建立科学教育融通培训体系,实现科学类教师培训全覆盖。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装备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的深入应用,严格实验教学程序和规范,形成“四查、三问、二操、一评”的“4321实验教学过程性评价策略”,打造“三保护课堂”“合力科创”“三创课堂”等丰富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雏鹰、雄鹰、鲲鹏“三段贯通培养计划”,围绕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开展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近年来,共34名优秀学生进入“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122名学生进入“高校科学营”。

四是开发特色资源。将科普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托管服务”的重点内容,积极探索科普校本课程建设,广泛组建科技类社团,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专家团队研发《青少年创新设计思维课程》,结合中国教科院STEM专项课题开发《我与东电的故事》等系列科学拓展课程,8位教师的STEM课例入选中国教科院国家精品资源课例。

五是强化示范引领。引导20所头雁学校和47个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在科学教育上探索创新,1个区(市、县)、5所中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1所中学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1所学校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

二、聚合力,拓展科学教育资源

一是打造“学校+科技企业”。持续强化中小学校与高科技企业合作,鼓励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大国工匠”进校园、进课堂,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特色科学教育体系,初显高铁科创文化。

二是建设“学校+科研院校”。深化高校之间合作,借力高校资源,拓展科学教育科技含量;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全域探索“无边界课堂”新模式;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讲座、流动科技馆及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邀请知名高校教授为30余所中小学举办94场科普讲座,开展科普展示活动120场次。

三是创建“学校+优质医院”。探索中医药传统科普教育,弘扬国医精神,与相关医院联合打造“校园百草园”和“国医大讲堂”。与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医学科普教育,急救知识、卫生知识走进课堂、走近师生。

三、创品牌,丰富科学教育活动

一是创立综合品牌。举办首届青少年科学节,通过科学嘉年华、学术交流、竞赛竞技等系列活动,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来自川渝1151支参赛队伍、2483名选手现场竞技,2.3万余人次观众到场参观体验,41.7万人在线收看直播,获评“2024年度川渝科普品牌”。

二是擦亮赛事品牌。连续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次承办四川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大型赛事。整合教育、科协、教研科创类赛事资源,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努力构建广大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的赛事。

三是树立校园品牌。常态开展学校科技活动周活动,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展示、“科学五分钟”探索故事讲述、科技模具制作、创意编程比赛、科学小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说”中传播科普,在“玩”中亲近科技,在“做”中激发思维,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