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战线动态 >> 市州区县动态

广元市教育系统“四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9-20 09:39 来源:广元市教育局 分享:

广元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开设特色课堂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将川北号子、锅庄等民俗文化引入课程,开设民俗课堂“9+3”学校举办藏历新年、彝历新年等方式,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各民族习俗文化“同运动·一家亲”为载体,开展民俗体育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将广元地方非遗文化唤马剪纸、麻柳刺绣、白花石刻等引入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开设非遗课堂成立社团、作坊弘扬民族文化利用农场、山林等自然资源,开设自然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创新教育等邀请民间艺人为辅导教师,开设舞狮、土陶、舂米、推磨等7个农耕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开办民族班级为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人才。坚持融合办班全市现有民族学校3所、“9+3”职业学校6所学校采取混班混住、亲情化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和“一帮一”机制,让各族学生相互学习,平等相处。坚持衔接办班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民族地区组建中高职衔接示范班,在创新实验班、工作室培养中注重吸收民族同学,积极培养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坚持集中办班广元市树人中学开设青海“玉树班”广元市利州中专与西藏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联办“西藏那曲护理班”。

三、开创特色研学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开创“探寻五迹”研学模式包括探寻自然奇迹蜀道古迹长征足迹科技发展轨迹川北文化印迹。实施情景式研学旺苍县东河小学每年一度的“红军节”,通过设置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红军长征场景,让学生切身感知红军精神青川大院民族学校、蒿溪民族学校在研学中通过讲述“彝海结盟”“半条被子”等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感悟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意义。开展东西部交流组织全市各族中小学生赴新疆、西安等地开展“践行二十大·壮丽华夏行”研学实践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开展教育帮扶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推行“巴蜀儿女进天山”温暖工程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温暖工程,向南疆3地9县的140余所小学和幼儿园输送优秀毕业生。开展凉山支教广元市教育系统相继选派五批次60余位优秀教师赴凉山州支教,每批服务三年。实施“纳雍教育帮扶计划”广元外国语学校于2000年起招收贵州纳雍家庭贫困学生,现已毕业13批共计565名,95名学生在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