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战线动态 >> 市州区县动态

四川天府新区发展综合高中,探索职普融通改革路径—— 
为学生发展搭建“天府立交”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02 08:30 来源:教育导报 分享:
   


在成都南三环与天府大道的交会处,天府立交桥每天汇聚不同方向的车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而天府立交桥再往南,四川天府新区的教育领域内,也有一座特殊的“立交桥”,它会聚不同学籍身份的学生,将其培养、送往最适合的方向。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办好综合高中”“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2023年,四川天府新区整合太平中学(普高)和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中职)两所学校的资源,创办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综合高中”),疏浚职普融通渠道,打破高中阶段学校发展“非普即职”的局面,搭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的“天府立交”。

如何“换车道”

学籍转换为发展道路“划虚线”

学期末,天府新区综合高中高二(4)班学生张可佳又多了一份底气,在普通高中各项课程的学习上有了新的进步。然而,2023年中考失利时,张可佳一家都曾以为,与普高擦肩而过后,很难再有逐梦大学的机会。

2023年9月,张可佳进入天府新区综合高中。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她的学业成绩明显提升。经学校综合评估后,她选择了普通高考升学通道,转入学术发展型班级学习,“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学习更有劲了。”

在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像张可佳一样的学生还有不少。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不同的是,该校招收职普两类学籍学生,学生入校后打破学籍身份限制,在高一上学期的调研考试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展类型。其中,学术发展型和特长发展型学生以普通高考升学为目标,应用发展型学生则以对口高考升学为目标。

无论哪个发展类型,道路之间不再是禁止越过的“实线”,而是允许“变道”的“虚线”。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学生在高二上学期结束前,都有多次学籍互转、类型互转的机会。

高二(23)班学生陈林锋进校时是普高学籍,但发现自己理科的学习比较吃力。与此同时,通过各种职业和专业体验课,陈林锋和家人打破“职高学籍不如普高学籍”的偏见,决定转向应用发展型“赛道”。目前,他正在学习自己喜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能通过对口高考冲刺大学,也能为就业打下基础。”

据统计,天府新区综合高中2023级、2024级两届学生中,共有91名学生“职转普”、86名学生“普转职”。

如何“明方向”

融合课程体系成综合发展“指示灯”

6月16日,天府新区综合高中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尽管烈日当空,不少家长仍然好奇地参观校园,细致地询问学校的办学情况。学籍互转是家长关注的焦点,而“如何选择”,则是一堂容易被忽视的“必修课”。

综合高中几乎覆盖目前所有的升学通道,学生如何从中找到一条最适合的道路?“对刚读完初中的学生来说,要立即作出影响人生走向的决定,其实很难。”天府新区综合高中课程教学中心主任王鸿凯说,学校构建的“至精·333”融合课程体系就是一盏“指路明灯”。

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分类、教学分层、学习分程。学校开设学术型、应用型、特长型三大类共480余门课程,其中既有文化基础类必修课程,也有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编程设计等职业体验类课程,还有劳动、国防等德育成长类课程。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基础学科学习适应后,通过3年贯通式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课程,逐步明晰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学业情况,按程序审批后,即可转入相关类型班级进行定向学习。

高一(8)班学生余林壕在2024年9月进校时,学习了普高课程和职业体验课等,“所有的专业都体验了一遍后,我才坚定了通过普通高考冲刺军校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学生即便在高一上学期结束时无法确定发展类型,也能通过选课走班的形式继续挖掘潜力。

“有体验才有选择。”王鸿凯说,在融合课程体系的支撑下,学校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真正将学生“被动选择、被动分流”转变为“主动选择、自定方向”。

如何“强支撑”

要素融合打造复合型“基础柱”

袁芙蓉是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幼儿保育专业教师,2023年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道分界线。

“刚进入综合高中时也有过迷茫,但学生的发展需要促使我不断成长。”袁芙蓉说,与在中职学校时相比,如今参与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机会多了、开发职业体验课的频率高了、与幼教行业的联系也更紧密了,这些都推动她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为满足多类型学生培育和融合课程开设的师资需求,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初步打造出110余人的市级“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打破原有的普教和职教师资分开使用的传统,一体化统筹安排教学工作,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实现“群策群力互助”,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推进教师“深度融合互研”。

这种要素融合的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还体现在课程、资源等方面。例如,往往集中在中职学校的实训室资源,在这里成了所有学生职业体验和兴趣特长选修课的资源;教授普高课程的各科老师,也会为应用发展型学生开设选修课,帮助其夯实文化基础。

“综合高中绝不是普高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简单相加。”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友洲表示,学校动态兼顾学生禀赋与需求,为学生搭建多样选择、多向发展、多元成才通道,让“复合型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是成都市第一所综合高中,尽管缺乏可借鉴、可参考的成熟范例,但我们创新改革的决心不会动摇。”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远东表示,下一步,四川天府新区将锚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推动综合高中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探索典型经验,打造综合高中创新办学的“天府模式”。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天府新区发展综合高中,探索职普融通改革路径—— 
为学生发展搭建“天府立交”

2025-07-02 08:30 来源:教育导报


在成都南三环与天府大道的交会处,天府立交桥每天汇聚不同方向的车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而天府立交桥再往南,四川天府新区的教育领域内,也有一座特殊的“立交桥”,它会聚不同学籍身份的学生,将其培养、送往最适合的方向。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办好综合高中”“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2023年,四川天府新区整合太平中学(普高)和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中职)两所学校的资源,创办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综合高中”),疏浚职普融通渠道,打破高中阶段学校发展“非普即职”的局面,搭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的“天府立交”。

如何“换车道”

学籍转换为发展道路“划虚线”

学期末,天府新区综合高中高二(4)班学生张可佳又多了一份底气,在普通高中各项课程的学习上有了新的进步。然而,2023年中考失利时,张可佳一家都曾以为,与普高擦肩而过后,很难再有逐梦大学的机会。

2023年9月,张可佳进入天府新区综合高中。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她的学业成绩明显提升。经学校综合评估后,她选择了普通高考升学通道,转入学术发展型班级学习,“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学习更有劲了。”

在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像张可佳一样的学生还有不少。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不同的是,该校招收职普两类学籍学生,学生入校后打破学籍身份限制,在高一上学期的调研考试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展类型。其中,学术发展型和特长发展型学生以普通高考升学为目标,应用发展型学生则以对口高考升学为目标。

无论哪个发展类型,道路之间不再是禁止越过的“实线”,而是允许“变道”的“虚线”。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学生在高二上学期结束前,都有多次学籍互转、类型互转的机会。

高二(23)班学生陈林锋进校时是普高学籍,但发现自己理科的学习比较吃力。与此同时,通过各种职业和专业体验课,陈林锋和家人打破“职高学籍不如普高学籍”的偏见,决定转向应用发展型“赛道”。目前,他正在学习自己喜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能通过对口高考冲刺大学,也能为就业打下基础。”

据统计,天府新区综合高中2023级、2024级两届学生中,共有91名学生“职转普”、86名学生“普转职”。

如何“明方向”

融合课程体系成综合发展“指示灯”

6月16日,天府新区综合高中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尽管烈日当空,不少家长仍然好奇地参观校园,细致地询问学校的办学情况。学籍互转是家长关注的焦点,而“如何选择”,则是一堂容易被忽视的“必修课”。

综合高中几乎覆盖目前所有的升学通道,学生如何从中找到一条最适合的道路?“对刚读完初中的学生来说,要立即作出影响人生走向的决定,其实很难。”天府新区综合高中课程教学中心主任王鸿凯说,学校构建的“至精·333”融合课程体系就是一盏“指路明灯”。

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分类、教学分层、学习分程。学校开设学术型、应用型、特长型三大类共480余门课程,其中既有文化基础类必修课程,也有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编程设计等职业体验类课程,还有劳动、国防等德育成长类课程。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基础学科学习适应后,通过3年贯通式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课程,逐步明晰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学业情况,按程序审批后,即可转入相关类型班级进行定向学习。

高一(8)班学生余林壕在2024年9月进校时,学习了普高课程和职业体验课等,“所有的专业都体验了一遍后,我才坚定了通过普通高考冲刺军校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学生即便在高一上学期结束时无法确定发展类型,也能通过选课走班的形式继续挖掘潜力。

“有体验才有选择。”王鸿凯说,在融合课程体系的支撑下,学校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真正将学生“被动选择、被动分流”转变为“主动选择、自定方向”。

如何“强支撑”

要素融合打造复合型“基础柱”

袁芙蓉是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幼儿保育专业教师,2023年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道分界线。

“刚进入综合高中时也有过迷茫,但学生的发展需要促使我不断成长。”袁芙蓉说,与在中职学校时相比,如今参与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机会多了、开发职业体验课的频率高了、与幼教行业的联系也更紧密了,这些都推动她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为满足多类型学生培育和融合课程开设的师资需求,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初步打造出110余人的市级“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打破原有的普教和职教师资分开使用的传统,一体化统筹安排教学工作,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实现“群策群力互助”,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推进教师“深度融合互研”。

这种要素融合的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还体现在课程、资源等方面。例如,往往集中在中职学校的实训室资源,在这里成了所有学生职业体验和兴趣特长选修课的资源;教授普高课程的各科老师,也会为应用发展型学生开设选修课,帮助其夯实文化基础。

“综合高中绝不是普高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简单相加。”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友洲表示,学校动态兼顾学生禀赋与需求,为学生搭建多样选择、多向发展、多元成才通道,让“复合型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天府新区综合高中是成都市第一所综合高中,尽管缺乏可借鉴、可参考的成熟范例,但我们创新改革的决心不会动摇。”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远东表示,下一步,四川天府新区将锚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推动综合高中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探索典型经验,打造综合高中创新办学的“天府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