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聚焦保育教育关键环节,依托学前教育校共体,通过构建协同发展机制、锻造师资培育机制、完善课程研发机制,打破资源壁垒、强化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全县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跃升。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一是建立区域联动机制。采用“优质+薄弱”的方式,将全县89所幼儿园划分为13个校共体,推行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名师+全员师资共育、支教+跟岗教师共用等融合机制,破解园所“散、弱、小”问题,促进县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打造研训共享平台。组建由领航园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深入园所开展沉浸式视导,针对保教共性问题提供“一园一案”精准支持。建成“平昌智慧教育系统”,开设校共体专栏,分类收录精品教案、课件、微课等资源,实现薄弱园教师“一键直通”优质教研资源,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构建家园社协同网络。指导帮扶园完善家园共育机制,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学校、专家讲座等途径传播科学育儿理念。链接社区资源,引导社区力量参与幼儿园教育,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营造关心幼儿、支持幼教的社会氛围。
锻造师资培育机制,提升保教专业能力。一是实施精准带教计划。建立“菜单式”匹配机制,采用“1位领衔人+1个领航园+N个学员”塔式结构,师徒共同制定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清单;通过名师上“示范课”、徒弟上“展示课”、师徒共研“反思课”,打破单向灌输模式,帮助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基本功。二是开展靶向研训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按需施训”原则,聚焦教师观察解读幼儿、支持引导游戏、建设班本课程、家园沟通等难点痛点,采取现场观摩、送教下乡、联合教研、专题研修等方式,累计开展专题研修超200场,惠及教师3000余人次,打造热爱儿童、业务过硬的保教队伍。三是构建赛训一体模式。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宗旨,将拉练活动与日常培训深度融合,通过才艺展示、技能大赛、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评比、游戏案例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创新活力。近年来,培育市县级幼儿骨干教师100余人,获省级以上奖项112项,乡村教师获奖比例从5%跃升至24%。
完善课程研发机制,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一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组建跨园所、跨区域课程研发团队,针对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短缺问题,利用本土自然资源、生活废旧材料、地域文化特色,协同研发覆盖多领域、多年龄阶段的园本课程和班本课程,有效缩小园所间差距。二是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深度挖掘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将翻山铰子、车车灯、竹编等融入课堂,开发“爱家乡 话平昌”“探竹日记”“青芽茶”等特色课程;建立刘伯坚纪念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创编幼儿版“铰子舞”,开展“我是小茶农”“竹子变形记”等主题活动,形成“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绿色生态”三张教育名片,推动学前教育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三是推广课题研究成果。针对“幼小衔接焦虑”“保育教育盲目性”等共性难题,13个校共体领衔人开展集中专项研究,立项《数字化时代幼小衔接中幼儿信息素养启蒙与培养策略研究》等5个课题,撰写《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等16篇论文,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工具箱”,提升保教工作科学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