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构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格局,着力品牌打造、政策创新、经费保障、氛围营造,在“1+4”格局、举措上持续用力,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构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格局。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抓好“第一资源”作为党委书记、院长、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的重要责任。学院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党委书记、院长带队参加“高校行”等人才招引,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成自贡市人才先行示范点。
打造川康品牌,吸纳优秀人才。学院大力打造“川康”百年品牌,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内涵建设。被列为“双高”建设培育单位入选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教育部、中国残联确定为“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在守护人民健康中作出突出贡献,一百余人次荣获省市主管部门疫情防控先进表彰。开展校内考核招聘、“高校行”“双选会”、专场人才推介等方式,多渠道宣传学院、招引人才。
创新人才政策,助力头雁领航。出台《人才强校激励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包干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实施人才引进“一人一策” “一事一议”,建立了高端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薪酬制等多元绩效分配体系。修订《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博士管理办法》,加大职工在职攻读硕博士奖励,新增在读博士11名,硕士66名,发放奖励、报销学费等102万元。施行“两工程”(双带头人工程、仁济头雁工程),以“五强五有五模范”为目标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中层“头雁”队伍。近两年,学院引进天府万人计划3名、省学代(后备)5名、全职及柔性引进博士18名,新增盐都百千万24人、在读博士9名、正高级职称32名,选聘附院兼职教授28人、副教授4人。
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工作平台。强化经费保障,每年预算2000万人才专项经费,单列引才育才奖补资金600余万元,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1000-2000元/月,此外晋升教授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加大对人才高水平成果奖励,提高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教师、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完成人绩效奖励标准,近两年用于奖励经费247万元。建成国家级“劳模工作室”、刘寒梅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附属建成医学科学院下设7个研究所,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投入2.2亿元完成教育强国项目,建设川南公共卫生实训与研究基地主体封顶。两附属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科研的奖励及科技条件基础建设。
尊重关爱人才,营造浓厚氛围。每年春节,由班子成员上门看望慰问高层次人才。开设了青年沙龙,开展“玫瑰之约”等活动,持续优化在人才的健康体检、个人就医、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租房购房、疗养休养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坚持“一对一”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协助人才申报办理“盐都人才绿卡”,积极提供政策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