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精准对接大健康行业岗位需求,打造“识岗-试岗-实岗”三阶梯、德育劳育两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强化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调研,对接需求,定位实践教学目标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重心,开展深入的行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以职业认同感—职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逻辑,构建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个阶梯,递进培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学校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三阶梯”实践教学环节。一阶梯“入学教学、岗位体验”试岗,增强职业认同感;二阶梯“课内实训,课外实践”试岗,培养职业基本技能;三阶梯“岗位实操,综合实习”实岗,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实现“文明医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的阶梯递进培养。
两个融入,校企合作,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一阶梯“识岗”。第一学期学时入校即开展“入学教育”,“川康之乐”引导入学适应,“川康之学”进行学业指导,“川康之治”强调法治安全,“川康之业”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川康之路”规划职业生涯;第二、三学期分别开展为期一周的“岗位体验”,跟随行业人员,了解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及工作规范。
二阶梯“试岗”。强化“课内实训”,校企合作编写实践项目指导书,项目内容清晰、操作指南规范,指导开展规范完整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业余时间开放校内实训室,弥补课堂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强化学术动手能力。开展“课外实践”,依托专业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调研、专业社团、“仁济+”300志愿服务、“仁济青春”社会实践活动等,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助力健康四川建设。“课内实训”“课外实践”落实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准职业人”。
三阶梯“实岗”。第五、六学期进行不低于八个月的临床“岗位实操、综合实习”,校企共同编制各专业实习手册,确定实习领域、实习内容和实习考核要求。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统一量化标准,严格科室轮转出科考核,开展毕业前技能综合考核。通过临床综合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促进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要求的直接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