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志愿服务团队扎根基层、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依托富顺县地方政府,成立盐都志愿者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了一支支充满活力的师生志愿团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动能。
润心聚力,精育文明种子。该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镇中心校签订帮扶协议,选派优秀师生团队下村开展心理团辅、思政课集体备课等活动,一对一开展留守儿童谈心谈话。深度挖掘村精神文化谱系,协助编撰党建文化读本、文化资源读本,积极打造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在杨坝镇赤卫村,“三园”(菜园、校园、乐园)的建设更是成为了当地的亮点,通过舞蹈、绘画、手工等形式,围绕儿童、妇女、老人、老党员和健康及教育等文化活动等开展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将文明种子播撒进每一名村民心里。
对症施治,精除文明害虫。学校依托学校工会、妇联、青协等组织,协助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文化陋习整治。在整治人居环境方面,他们选派志愿者定期到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协助制定生活垃圾治理方案,以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的方式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驻村干部发挥专业优势,为镇村从业人员开展社会工作资格考前培训与辅导,4人成功通过考试,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以志愿服务助力乡风文明的成效显著。赤卫村被评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重点帮扶优秀村;杨坝镇成功创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民歌)之乡”。凤仪村更是被评为“幸福村居”,省级、国家级的农业现场工作会在凤仪村召开,吸引上千人次到村调研学习乡风文明治理经验。
同时,帮扶镇村的乡风文明载体更加丰富,村民文明指数得到明显提升。单一的室外院坝升级为集幼儿早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三中心一体化”的综合活动阵地。杨坝镇建成四川省非遗(民歌)体验基地等文化场所,在9个村(社区)建成村(社区)文化室、社区农家书屋,培养阅读榜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的志愿服务力量推动下,一幅幅文明、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股志愿服务的热潮将继续涌动在乡间田野,让文明之花在乡村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