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构建“大思政课领航—红色文化铸魂—美育涵养润心—协同育人增效”育人体系,助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大思政课”领航——构建“大格局、深融合、活载体”育人格局
学校从三方面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一是构建全域协同大格局,统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育三个课堂,创设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育人平台,实现教育各环节无缝连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被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收录,学校还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二是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创新“三结合三融入三反思”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三结合”整合资源与力量,“三融入”深化内容设计,“三反思”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获批四川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三是构建数字化赋能载体,依托“云课堂”搭建优质课程平台,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云端红色展馆”等数字化思政产品,增强课程吸引力,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红色文化铸魂——挖掘“精神谱系 + 地域特色 + 时代阐释”育人资源
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学校着力挖掘多元资源。其一,精神谱系立体化传承,结合大一至大三学生思想特点,挖掘广元红色资源时代内涵,构建“革命传统—建设精神—改革创新”递进式教育链条,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获评全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1个,省级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示范专业2个、示范课程10门。其二,推动地域红色资源校本化转化,开展红色主题资料研究,编辑出版相关著作,完成广元市委重大项目编撰任务,建设“教育初心馆”,参与红四方面军九华岩战斗遗址建设,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其三,实现青年话语时代化表达,师生通过短视频等讲述红色故事,教师原创民族舞蹈全网播放量超千万次,学生作品获四川省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特等奖。
三、美育涵养润心——打造“审美培育 + 文化创新 + 实践养成”美育生态
学校以三举措构建美育生态。一是强化审美培育,实施“美育素养浸润计划”,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和“一院一品”艺术教育局面,参加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6项,获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二是推动文化创新赋能,构建蜀道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承办《蜀道文库》首发仪式、举办学术论坛和文艺晚会、参演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联盟示范单位等。三是注重实践养成,组织学生在苍溪县红军渡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弘扬长征精神,获批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四、协同育人增效——构建“导师团队—成果转化—多元评价”闭环机制
协同育人方面,学校构建闭环机制。一是组建专业化导师团队,形成“思政教师+艺术教师+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跨学科团队,建设“大思政课”师资队伍,邀请时代楷模等进校园,打造具备“六要”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二是推动成果转化长效化,深化“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选派毕业生赴疆就业、学生赴疆支教,获“温暖工程优秀项目责任人奖”等。三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五育并举”基础性评价及学生工作、创新创造等多维发展评价体系,健全“过程性考核+成果展示+社会反馈”模式,实现育人与党的方针、中心工作、现实需求、学生成长同步,被教育部评为首批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