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战线动态 >> 高等学校动态

体医工融合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举行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04 08:55 来源: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分享:
   

6月28日,第三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举行。与会400多名代表从学科联动、技术赋能、产业协同等维度共同探索体育发展新路径,为我省全民健康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以“体医工融合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设五个主题报告。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结合课题研究成果,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新观点,彰显体育时代性;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所所长肖旭聚焦体育医学、临床监测、医疗器械三大方向,分享在脑机接口、医学检测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取得的体医工交叉融合成果;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国庆聚焦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分享四川竞技体育以新理论科学指导促发展的创新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钟森;阐释了中医药与保健体育共通的哲学文化和健康理念;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教授杨世勇解析四川省奥运冠军时空和项群分布特征,并提出体能训练相关建议。

大会分8个分会场和墙报展览区,进行了345个专题报告和471个墙报交流。从事体育科研、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经济和产业的专家和青年学者聚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智能体育工程学、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开展广泛深入交流研讨。

据了解,本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直辖市的作者投稿1798篇,经专家评审录取1385篇,其中专题报告560篇、墙报交流825篇,大会择优收录论文816篇。大会汇聚全省体育科研工作者、高校学者等,搭建起交流合作、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学术平台,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推动体育学科理论创新,也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四川智慧和实践方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体医工融合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举行

2025-07-04 08:55 来源: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6月28日,第三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举行。与会400多名代表从学科联动、技术赋能、产业协同等维度共同探索体育发展新路径,为我省全民健康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以“体医工融合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设五个主题报告。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结合课题研究成果,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新观点,彰显体育时代性;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所所长肖旭聚焦体育医学、临床监测、医疗器械三大方向,分享在脑机接口、医学检测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取得的体医工交叉融合成果;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国庆聚焦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分享四川竞技体育以新理论科学指导促发展的创新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钟森;阐释了中医药与保健体育共通的哲学文化和健康理念;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教授杨世勇解析四川省奥运冠军时空和项群分布特征,并提出体能训练相关建议。

大会分8个分会场和墙报展览区,进行了345个专题报告和471个墙报交流。从事体育科研、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经济和产业的专家和青年学者聚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智能体育工程学、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开展广泛深入交流研讨。

据了解,本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直辖市的作者投稿1798篇,经专家评审录取1385篇,其中专题报告560篇、墙报交流825篇,大会择优收录论文816篇。大会汇聚全省体育科研工作者、高校学者等,搭建起交流合作、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学术平台,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推动体育学科理论创新,也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四川智慧和实践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