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四川省教育学会、郫都区教育局主办的“县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行动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科学教育的挑战与出路”专题研讨活动在成都石室蜀都中学举行,来自全省89所中学的200余位校长和教师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在县域高中立体推进、系统落实科学教育。
“学校以科学教育为支点,探索县域中学发展的新路径,以构建专业化、多元化、校本化的科学课程体系,作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成都石室蜀都中学党委书记郑显刚说,学校构建出“在地·共生·进阶”科创育人模式,已辐射带动省内外500余所学校。近年来,该校坚持每周开设一节科学课,出版校本课程资源6册,整合本地场馆、企业等资源共建1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研讨中,多所学校分享了经验,新都一中以“早识别、早干预、早培养”为路径,搭建了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机制。资阳中学提出“科学素养全链条育人”理念,将科学教育融入全学科育人体系。盐源县民族中学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探索面向生活实践的科学教育新路径。成都二中与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分别从AI赋能课堂、科研写作规范等方面,推动课堂与科研融合发展。此外,成都市郫都区教研培训中心带来“郫都案例”,提出“校地协同+资源共建+企业支持”三位一体模式,搭建区域科创教育生态体系。
“科学教育不仅是拔尖人才成长的基石,更是推动县域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省教科院科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怀彬表示。此次研讨以科学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政策解读、案例交流和课题引领,为县域普通高中探索多样化育人路径提供了现实支撑。从课程设计、平台建设、教师发展到学生成长路径的优化,一批县域学校正在科学教育领域实现从点到面的系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