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政策文件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15-12-16 19:21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川教工委〔2015〕26号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公办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全省公办高等院校全面参与我省贫困县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系列扶贫开发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履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实施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全面覆盖。全省所有公办高等院校(2015年共75所)全面参与“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实现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全覆盖。

——因地制宜。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重点任务,结合对口帮扶县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力求实效,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措施,实行差别化帮扶。

——发挥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优势,针对贫困县致贫原因,研究扶贫对策,突出帮扶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精准扶贫。

——综合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挖掘致贫根源,系统设计扶贫方案,扎实推进方案实施,帮助对口县实现全面彻底脱贫,推动对口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创新扶贫方式,实施精准对口扶贫,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帮助“四大片区”贫困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发展水平,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四、重点任务

(一)开展驻村帮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驻村帮扶相关工作要求,开展以学校联系贫困县、干部联系贫困村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宣讲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方针政策,牵头编制并实施贫困村扶贫规划,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多方积极协调帮扶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定期组织人员到帮扶点开展支教,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指导贫困县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二)开展教育培训。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口县党政领导干部、基层村(社区)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帮助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脱贫,使贫困地区群众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高校要根据对口县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三)提供科技指导。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项目,帮助对口县积极培育新型科技产业。着力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特色产业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围绕新项目选育引进、新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当地建立科研试验站或工作室,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训,支持贫困区县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鼓励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指导员、科技顾问到对口县帮助工作,广泛开展科技人员一对一到户帮扶指导,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提供法律援助。充分利用高校法律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帮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充分结合“法律七进”活动,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推动贫困地区全面“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高校要组建由师生参加的普法宣讲团,在对口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开展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作用,有序组织高校志愿者到贫困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志愿服务。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到对口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对当地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和基层社会管理等工作开展帮扶。有条件的高校要探索开展长期志愿服务接力活动,形成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六)帮助就业创业。充分发挥高校信息面广量大、渠道丰富的优势和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对口县提供就业信息、市场资源和政策咨询。帮助对口县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服务,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开展训练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帮助对口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劳务经济,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就业。鼓励高校与对口县对接共建大学生创业园,鼓励科技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到贫困县领办创办产业项目,鼓励各类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

(七)提供决策咨询。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结合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本校重大课题研究,对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协调、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矛盾问题等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为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制定出谋划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八)帮助人才引进。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培育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辟渠道,为对口县引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人才。鼓励高校在对口县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派优秀学生到当地实习,选派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到当地挂职锻炼。

(九)帮扶产业规划。充分发挥高校特色学科和技术优势,重点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帮助对口县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高校要重点围绕农林牧业、种养殖业,帮助对口县引进、打造、推广脱贫致富重点项目,提升对口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形势下,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各公办高等院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谋划。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或者明确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校内责任(牵头)部门,落实具体责任人;要根据学校和对口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计划,要明确校领导每年深入对口贫困县的次数(不少于2次)。要形成检查督查机制,确保对口帮扶有效有序开展。

(二)制定保障措施。各公办高等院校要针对对口扶贫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安排专门经费和其他必要资源,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对驻村干部、参加对口帮扶的人员(含学生),在生活补贴、职级待遇、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学生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细化工作方案。各公办高校要与对口贫困县建立双向联系工作制度,积极对接协商,定期交流通报有关信息。要结合高校和对口县的实际,科学研究制定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总方案和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要签署合作帮扶协议,明确帮扶内容、途径方式、时间进度和实现目标等。

(四)做好总结宣传。要建立宣传报道制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对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及时报教育厅,为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四川省公办高校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校县(市、区)对应表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2015年12月14日

附件:四川省公办高校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校县(市、区)对应表.doc  (90.50k)[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