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坤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的建议》(第599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厅高度重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指导中小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各项工作中。
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思政课,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8%;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6个学分和选择性必修课程6个学分。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其中本科阶段开设必修课程17个学分,专科开设9个学分,研究生开设2个学分。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融入到地方课程《家庭·社会·法治》和校本课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挖掘本校及驻地红色资源,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修订地方课程教材《可爱的四川》等,推进革命文化教育读本编撰和学习辅助材料编写,指导高校结合本校红色文化,编写《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略》《铁路与民族复兴系列丛书》《丹心谱汗青—川农大红色档案》等丛书,不断丰富拓展红色教育载体。指导高校与市(州)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主阵地、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
二是开展校内德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四川全民阅读·书香校园暨阿来书房·名家读书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通过文章阅读、班团队会、主题图书角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等不断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推进新思想进校园,让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为指导,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三是丰富校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新时代军训育人作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热情,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塑集体主义精神,培育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年均军训学生约110万人。依托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指导高校深入挖掘“江姐纪念馆”“陈毅故里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引导高校广大干部师生从红色传统、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中汲取充足的营养、前行的力量。遴选认定全省中小学红色教育实践基地112家,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向青少年延伸,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精心研制9条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精品线路。指导各地各校坚持教旅融合、协同育人,开展红色研学实践共计1.4万次,参与人数达25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开发,丰富活动形式,通过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等育人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