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彩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涉农职业教育发挥作用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建议》(第23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涉农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政策统筹的建议
为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我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统筹。一是加大法制保障力度。为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加快推进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地方立法,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组织起草了《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二是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目前,我省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涉农专业全部纳入免学费范围,民办学校参照同类型同专业公办学校标准执行。三是完善学生奖助政策体系。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校内奖助学金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在制度上保证了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名额分配时,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特殊专业为主的高校给予了适当倾斜。同时,将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所有在校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享受范围,标准为2000元/生·年(每月200元,每年10个月)。四是探索建设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2023年,我省被列为全国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试点省份,正在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从2024年起在全省实施。五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通过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返乡创业就业群体的贷款支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内符合条件的群体申请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022年,全省对包括涉农等重点就业群体累计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约3.3亿元。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加大涉农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研究制定鼓励职业教育人才长期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优惠政策。
二、关于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精准度”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职业学校坚持育训并重、多元合作,不断提升高质量涉农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一是广泛开展涉农技能培训。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结余资金与就业创业补助资金范畴进行保障。优化升级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及市(州)分平台,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展免费线上培训。2022年,全省共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2.7万人次;面向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4万人次,技能帮扶作用成效明显。二是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截至2022年,全省举办涉农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31所、中等职业学校93所,5所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个涉农高职专业群入选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4个涉农高职专业群入选四川省“双高计划”专业群,11个涉农中职专业入选四川省中职名专业;在农学、园艺、动物医学等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三是成立乡村振兴帮扶协作联盟。2022年,在教育厅、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成立“四川省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帮扶协作联盟”,深入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举措。四是推动涉农专业产教融合。“新希望乳业新华西工厂扩能及数字化改造”“饲料工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创新示范”“智能农机装备制造技术应用创新服务平台”等5个涉农项目立项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打造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等为一体开放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您的建议,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生态,加快布局新农科专业。支持职业学校面向农户、农民工、农村退伍军人等群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培养更多急需紧缺的乡村振兴人才。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