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妹委员:
您提出的《传承保护四川方言从中小学生抓起的建议》(第1021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语言工作基本情况
在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为克服交际障碍,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国家将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予以明确。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一直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方式推广普及普通话,倡导社会大众学习使用普通话,增强全社会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并强调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依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别是学校,作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基础阵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要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但截止目前,我省普通话普及率、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率都还比较低,距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仍然是我省语言工作的重点。
二、方言保护传承情况
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是中华文明瑰宝之一,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在这方面我们的认识和您的看法一致。
国家制定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并不禁止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依法规范的是公共领域的用词用语,对个人在非公共领域使用语言文字没有做任何的限制。即使在公共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方言使用也予以了保护,例如在执行公务、播音、戏曲影视艺术形式表现、出版教学研究等方面确需使用的时候是可以使用方言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方言的保护传承。
在方言保护方面,自2015年国家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我省已顺利完成全国数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涵盖19个市(州)91个方言点的《中国语言资源集·四川》编撰出版,并启动了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普查成果汇编和中国语言资源口头文化转写工作,有力促进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方言传承方面,教育厅联合省文联、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通过遴选优秀演出团体和优秀演出剧目入校进行演出,如川剧、清音、金钱板、评书等四川传统艺术,激发广大学生对传承地方方言的兴趣和自觉。同时,我们还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校本课程开设方言课。目前,成都等地部分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方言教育。
在方言传播方面,我省广播电视媒体认真履行文化责任,发挥广播电视节目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作用,先后制作推出的10余档方言类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四川广播电视台文化旅游·经济频道《麻辣烫》节目开播19年来一直保持高收视率,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李伯清书场》节目开播10年至今备受好评、广播节目《小刚方言》更是成为听众上班路上重要的陪伴。但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广电发〔2020〕67号)和我省广播电视局《四川省进一步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广办发〔2022〕16号),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全省专业频道总量,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原则上不再新增专业频道,已开办的专业频道要进一步压缩、调整和规范,全省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开办专业电视频道,故目前开设方言频道暂时难以实现。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我厅对您提出的传承保护四川方言从中小学生抓起的建议高度重视,分别征求国家相关部门意见,了解学习上海、福建等省市工作开展情况,听取省内语言专家的建议,并与省教研部门、省广播电视局和部分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入研讨。综合各方面意见,下一步考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学校开展方言教育。按照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和要求,结合我省方言语情复杂的实际,支持各地各中小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课后服务等时间,以方言兴趣班、“方言角”等形式自行开展方言教育;支持高校开设方言选修课程。同时,联合宣传、文化等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书香校园”等活动,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影视、艺术、文学作品等形式寓教于乐的进行方言教育。
二是加强方言资源保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方言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目前已立项对我省8个濒危方言资源进行调查收集、整理保护。筹建四川语言资源数据库,加大对方言资源保护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出版方言集等方式,保障方言文化的传承。同时,我省广播电视局将继续支持办好审批通过的方言节目、栏目,创造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社会环境。
三是注重方言教育研究。积极推动教研部门和相关高校加强方言文化和方言教育研究,挖掘整理方言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资源,并探索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又注重地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着力讲好四川故事。
再次感谢您对四川教育和语言工作的关心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