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向新兴职业农民发展创业的建议》(第0528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相关工作答复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优质涉农职业学校。2021年,我省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职业学校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评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022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职业学校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对接乡村紧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强涉农专业建设。2023年,全省计划在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招生的高等职业学校24所、专业27种、专业点93个,中等职业学校95所、专业22种、专业点134个,继续在农学、园艺、动物医学、风景园林等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高水平专业群。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休闲农业专业群入选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学校的4个涉农专业群入选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的作物生产技术、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的畜禽生产技术等11个涉农中职专业入选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名专业。
(二)完善涉农专业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目前,我省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享受范围,标准为2000元/生·年(每月200元,每年10个月)。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校内奖助学金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并在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名额分配时,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特殊专业为主的高校给予了适当倾斜。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支持高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立乡村振兴实践教学体系,育训并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共同组建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整合相关高校院所的优势教学资源,培育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全省职业学校招收农业经理人学历教育学生1000余人,持续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训,培养持证农业经理人2万余人。农业经理人相关专业毕业生呈现“三高、三提升、三提高”趋势,毕业生回归乡村比例高、创业行业分布在“农林牧渔业”高、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通过师傅指导后,所在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产能、产品品质、经济效益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向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创业。一是推动高校、职业学校、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合力;二是指导职业学校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的契合度,大力发展“新农科”,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汇集优质创新创业培训资源,指导大学生面向农村、农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