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78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7-19 16:25 来源:教育厅 分享:

辜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美劳教育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所提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启迪和帮助。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着力提升美育和劳动教育质量,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您提案中提到的“美育和劳动教育重视程度待提升、师资力量较薄弱、基地建设待加强”等问题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育和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制约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关于把“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列入2023年教育规划“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内容

我厅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高度重视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列入了《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并在专栏任务中,明确了“学校美育提升行动计划”“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小项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目前,我厅正在开展《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将对上述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重点评估,督促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抓好项目落实,牢固树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理念。

二、关于完善督导考评机制,把美育和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我厅不断强化教育督导职能,认真落实对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对美育、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把艺术、劳动学科纳入专门监测范围。将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纳入责任督学对学校的经常性督导内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督导评估、加强质量监测,督促各级人民政府主动作为,统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确保美育、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地落实。

三、关于配强专业师资,提升美育和劳动教育专业化程度

我厅持续加强中小学美育和劳动教育队伍建设。2022年,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六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制定实施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2024年)的通知》,力争三年内督促各地各校全面配齐配足配强美育教师。针对劳动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每年安排200余万元用于劳动和实践教育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针对当前一些地区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明确提出确保以县为单位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依据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加强思政课、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配备。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美育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补充力度,引导高等学校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指导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督促未配齐美育教师的地区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重点补充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美育教师,提高专职美育教师配备比例。加强美育教研员配备,指导各县(市、区)至少配备1名美育专职教研员,建立美育教研员准入、考核、退出机制。探索建立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院校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兼职承担劳动教育教学任务。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劳动和实践教育研究院”,为全省劳动教育的实施、课程开发等提供智力支持。

四、关于创新教育形式,丰富美育和劳动教育内容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艺术实践、劳动实践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时间更加充裕,育人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我厅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剧(戏曲)进校园、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等活动,鼓励各地各校建立经常性、多样性、特色性常赛、常展演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每年至少开展1次艺术节或展演展示活动,保证每个学生至少能参加1项艺术活动。实施青少年“能文能武”计划,开展“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首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中华“经典诵写讲演”“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举办传习导师推选、书画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开展“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古蜀之光”夏令营、“迎冬奥·向未来”等主题研学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在大中小学普遍设立校园清洁、绿化养护、后勤服务、图书管理、广播宣传等志愿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学校建设特色主题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实践工作坊、高水平乐团等,推动学校班级、校际联赛及艺术社团、艺术兴趣小组建设,培养学生艺术方面兴趣爱好。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工厂农场等为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提供支持,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力量,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劳动实践。

五、关于加快基地建设,构建全省各级劳动实践大课堂

近年来,我厅积极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省级协调和引导97个企事业单位、工厂农场为学生开放劳动实践场所;安排12处土地、山林、草场作为学生学农实践基地;确认83个厂矿企业作为学生学工实践基地;认定3个事业单位、社会机构作为服务型劳动基地。各地积极发力,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如眉山市青神县开辟3个校外实践基地,总共占地410亩;泸州市纳溪区整合近亿元资金打造占地3000余亩的太山劳动实践基地核心区;广元市统筹市级项目资金,建成了总投资1.55亿余元、占地135亩的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区域统筹”的原则,按照每100万人口建设一个2000人规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所学校建立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的思路,督促市(州)和县(市、区)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资源,满足区域学生劳动教育实践需要。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利用,发挥行业优势,形成整体联动、分类推进格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作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