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968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7-19 11:1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靳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开设工业劳动教育培养科技型工业创新人才素养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中小学工业劳动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中小学工业劳动教育投入不足、课程无体系构建、教学无评价管理”等问题在部分地方客观存在。提案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启迪和帮助。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21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谋划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一)聚焦课堂主渠道,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我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中小学劳动教育纳入顶层设计,系统规划课程建设,细化全学段学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修订了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要求,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各地各校结合特色优势、学生兴趣,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劳动教育+学科”融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训练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假设、评价等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依托四川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点的劳动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

(二)用好劳动实践基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为防止劳动教育走过场,我省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出力流汗”动手实践,推动劳动教育“脱虚向实”。学校发挥主体作用,把劳动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划,保障劳动实践时间,推动劳动实践常态化有效实施。学校根据城乡差别和学段特点,合理布置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家庭劳动作业。社会发挥支持作用,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包括工业劳动在内的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省级协调和引导97个企事业单位、工厂农场为学生开放劳动实践场所;安排12处土地、山林、草场作为学生学农实践基地;确认83个厂矿企业作为学生学工实践基地;认定3个事业单位、社会机构作为服务型劳动基地。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质量。针对劳动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劳动教育时间、内容的落实,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推动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创造条件。推动建立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院校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兼职承担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每年安排200余万元用于劳动和实践教育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指导四川师范大学成立劳动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新生必修课程。成立“四川师范大学劳动和实践教育研究院”,为全省劳动教育的实施、课程开发等提供智力支持。

(四)推动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指导各地各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将劳动教育课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范围,在省级教学成果奖励中将劳动教育成果纳入评奖范围。落实学校外聘劳动教育人员待遇,合理取酬。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二、持续加强中小学工业劳动教育

我们将认真吸纳您所提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加强中小学工业劳动教育,加强科学普及,培育科技型工业创新人才素养,为培养新兴工业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推动创建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认真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要求,立足工业劳动教育性质与基本理念,支持面向中小学生建立工业劳动教育基地。近日,科学技术厅 省委宣传部 省科协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四川省第十五批省级科普基地的通知》,拟重点支持中小学建设省级科普基地。我厅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和高校积极申报创建包括工业劳动教育在内的科普基地,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二)鼓励高校建立工业劳动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落实劳动教育基地开放共享机制,协调更多高校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工业劳动模拟场景与真实的劳动环境,向中小学生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他们了解我国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崇尚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加强工业劳动教育内容开发。继续整合省内高校学科科研优势,围绕四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体系建构、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充分挖掘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和省内相关双一流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对中小学工业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基于学生年龄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针对性极强的劳动教育计划,为学校开展教育提供指导。

(四)加强工业劳动教育队伍建设。近年来,我省每年设置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对劳动教育等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实施精准培训。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组建由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导师、校内管理人员、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工业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促进中小学工业教育落地见效。

(四)落实学生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档案。督促各地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制品、作品等,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学段结束时,要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鼓励各地各校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