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872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7-20 16:32 来源:教育厅 分享:

刘建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和优化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的政策支持的建议》(第0872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面对“校热企冷”难题,教育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科技厅四部门联动发力,首创校企“双激励”机制,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计划投入20亿元分批打造50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已分两批立项35个项目。2022年6—7月,四厅组织对首批15个项目开展了中期绩效评价,项目在订制培养人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如下。

一是推动“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8个,共建优势特色专业(群)35个,共建专业课程160余门,共同编写教材136部,建成9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3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

二是开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直通车”。校企共建教学类实习实训室64间、实验室58间,新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80余个,新增提供学生实验、实训岗位上万个。通过订单式、订制式和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442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是搭建“教中研、研中教”平台共创成果。校企共建研发类实验室及创新中心51个,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合作研发、技术服务项目共计457项,投入经费1.3亿元,获得授权专利555项,实现成果转化90余项,转化经费2.4亿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继续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一是健全产教融合政策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四川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乡村振兴局、四川省税务局等部门的协作,聚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地落实,将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快出台《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落实职业教育发展法治保障。加快推进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充分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二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战略匹配工作,将职业教育资源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四川制造强省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同步规划、配置,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园区、企业、学校、专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高优质资源聚集度;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分两批遴选培育15个左右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对接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龙头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组建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区域产教融合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建设;实施四川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协同相关部门,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对承担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的学校和企业,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技改项目、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方面给予相关支持。

三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原则,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制定《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将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工作与职业教育改革重大项目相结合,在省级“双高计划”、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中,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参与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作为项目评选的重要指标,通过省级重大项目撬动社会资源投入,从点上突破,树立标杆。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