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886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7-23 15:45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省政协教育委员会:

您委提出的《发力供给侧高质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第0886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从招生端发力,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一是强化省级统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充分发挥招生计划分配在优化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层面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引导各高校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围绕自身办学定位,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稳步扩大基础学科专业、关键技术领域学科专业、前沿交叉学科专业、重大民生领域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比例,合理确定法学、管理和艺术等学科专业招生规模,新增计划主要安排理工农医和师范类学科专业。2022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等紧缺急需专业84个,停撤专业91个,一产、二产相关本科专业布点相比上年增加3%、4.6%。二是突出就业导向,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联动机制,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人才需求实际,支持办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就业状况好的高校增加招生计划;对供给饱和以及供给过剩的相关专业适度控制年度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实行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对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点实行黄牌提示,督促有关高校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调减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对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低于50%的专业点实行红牌提示,综合用人单位调查和学生评价等情况,适时向社会通报。2022年起,计划增量主要向基础学科专业、事关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学科专业、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以及重大民生领域学科专业投放,本科计划较上年分别增加12.27%、43.02%、11.96%、19.36%。同时,严控艺术类招生规模,艺术类招生计划较上年下降2.39%。三是加强分析研究,健全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开展人才需求状况调研,编制《四川省重点产业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研究报告(2022—2025年)》,预测未来三年四川省三大重点产业体系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趋势。建立省级统筹、高校自律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全省布点较多的新设专业,严格控制艺术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新增布点。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新兴专业。建立专业退出机制,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责令高校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强制撤销。支持和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赛道、不同领域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着力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从培养端发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强化分类评价。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支持24所地方本科高校开展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支持44所地方高校立项建设了200个应用型示范专业、400门应用型示范课程,探索将应用型高校建设实践转化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聚焦人才培养能力、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引导我省不同类型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建立学科专业质量监测平台,完善质量保障工作体系,建立专业建设质量的抽检工作机制。引导高校将专业设置外延扩张转向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的专业认证;实施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推动高校联合行业企业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主动对接我省现代工业“5+1”、现代农业“10+3”和现代服务业“4+6”产业链、创新链的需求,科学设计与岗位能力结构匹配的课程体系,重点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进实践实习运行机制,推动机制、平台、师资等交叉渗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三是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动按照企业需求、区域发展规划、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政校行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行企专家、校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激励机制。引导高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推动实施中职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开展七年贯通培养,高职专科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开展五年贯通培养。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毕业生知识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度。改进实习运行机制,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从就业端发力,强化就业观念引导,不断提升指导服务质量

一是发挥家校社协同作用,营造全社会促就业氛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家校沟通网络平台,破除家校交流信息壁垒,畅通家校促就业信息联络机制。组织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线上家长会”,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空中课堂”等形式,及时面向学生家长群体宣讲就业政策,定期分析就业形势,推送就业岗位,凝聚家校联动促就业共识。遴选宣传基层就业先进典型,举办“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高校巡讲,组织评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主动加强就业工作正面宣传,推广促就业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就业育人实效。健全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学校、院系、班级、辅导员”四级就业指导服务制度,做好毕业生职业规划、岗位推送、指导培训和重点帮扶等工作,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水平。举办第二届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大赛,开展第二届省级就业创业金课和首届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评选活动,强化示范引领,整体提升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和就业服务水平。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举办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多角度、全方位做好促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组织就业创业导师数十次深入高校“坐诊”,现场服务3万余名学生。全国首创并开展就业指导“进支部、进宿舍、进家庭、进云端、进课堂、进企业”4.36万场次,惠及学生95.63万人次,引导毕业生树立理性务实的就业观,以平实之心和务实之举,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全力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聚焦高校毕业生劳动就业保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坚决查处各类侵权行为,全力维护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黑职介”“黑劳务”、虚假招聘、付费实习、恶意解约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纠正针对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行为,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提供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全年检查单位4095户,查处违法案件22件。

下一步,我们将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学科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就业核心能力,全面加强宣传动员,做实做细指导服务,强化就业观念引导,全力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