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炳委员:
您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第1250号提案)已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分析了当前我省职业教育,特别是县域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一是强化政策制度供给。2024年,我省颁布实施《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不同类型教育融通,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级中学、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课程互选、资源共享、学习成果互认,探索学分转换机制。同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推进职普教育相互融通,探索高中阶段科技、人文、艺体特色学校和综合高中等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我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为不同禀赋学生提供合适的路径选择。二是支持探索高中阶段融通试点。积极指导各地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改革,推动8个市(州)的25所学校启动综合高中建设试点,17个市(州)的158所学校开设职普融通班。其中,6个市(州)出台相关文件,从学籍管理、课程共建、教师互动等方面明确管理规范并开展探索。三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印发《关于推进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工作的通知》,推进中高职“3+2”贯通培养,2025年,全省62所高校与191所中职学校在641个专业点开展五年制招生工作。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围绕我省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职教本科专业,对已纳入“十四五”职教本科高校设置规划的高职学校加快设置进程。
(二)优化职业学校办学能力。一是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十四五”以来,我省新增公办职业本科大学2所、高职学校5所,实现全省21个市(州)高职学校全覆盖。教育厅联合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实施意见》,全面整合“空小散弱”中等职业学校108所,校均规模提升到2511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1833人),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印发《四川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支持县级职业学校补充土地、校舍缺口,配足图书、实训设备等,推进学校基础设施与办学规模相适应,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奠定基础。三是健全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鼓励职业学校新设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紧缺领域相关专业,加大省控专业调控力度,“十四五”以来,四川省重点增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点2688个,淘汰传统落后专业点1597个,支持每所高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群,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三)加强职业能力培训。一是持续开展农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组建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构建农业经理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养体系,在落实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行动中,依托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开展学历教育培养持证农业经理人,发挥国家及地方政策叠加优势,通过减免学费、创业补贴及单独招生等措施吸引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业从业人员提升学历。二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社会培训任务,面向在职员工、转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近年来,全省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约100万人次,为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开展送培下乡服务。成立“四川省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帮扶协作联盟”,依托职业学校建成四川农民培训学院、巴中村政学院等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平台,广泛开展送培下乡服务。如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甘孜州色达县翁达村举办藏绣技艺培训班,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将名师工作室建在田间地头,打造“菁语讲堂”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有力促进乡村人才培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指导各市(州)通过改建、合并转设或增设中职(普高)部等方式建设一批综合高中,支持学校探索开发设计丰富、兼容、多元的课程体系,构建“基础通识+多元发展+个性成长”育人体系。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持续完善职教特色考试评价办法,逐步增加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本科招生计划,引导优质应用型本科学校面向中职招生。进一步优化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政策,推动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育行动,畅通学生成长通道,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育,力争更多符合条件的高职学校纳入“十五五”职教本科高校设置规划。
二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支持职业学校与龙头企业联合、融合,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共建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地方政府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
三是提升职业学校培训服务能力。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培训服务能力。推动县级职教中心盘活资源、拓展功能,增强服务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鼓励职业学校积极争取、主动承担就业培训任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主动承接退伍士兵、下岗职工、农民工再就业培训。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11日
机构
新闻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
办公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