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48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8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高善峰委员:

《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国际交流工作,为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第0648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开展青少年国际交流是落实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举措,对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四川作为中国的教育大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打造了系列品牌项目,积极拓展青少年交流平台。省(市)层面举办或支持的主要交流活动包括:中美青年交流联谊会、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四川营、“和谐节日”中美线上文化展示活动、中德青少年文化交流音乐会、与日本山梨县青少年线上交流会、四川·韩国友城中学生友好交流会、“大熊猫全球生日会”线上活动等,鼓励中外青少年双向交流,增进互知互信。

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相关部门围绕职能职责不断出台便利措施。公安部门推行中国学生办理出入境证件便利措施,实行学生免预约“随时办”,并在寒暑假适时推出学生专场等服务。对在境外遗失出入境证件人员的身份核查,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24小时;积极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签证便利,目前,21个市(州)公安局均在出入境接待大厅为外籍留学生推出“开学季”绿色通道,公安厅口岸签证部门为紧急来川开展交流学习的国际青少年提供口岸签证便利,出入境管理部门在9月开学季积极主动到大专院校开展安全教育、法律宣传、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规范审核审批我省青少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服务,明确青少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申报流程,项目单位向属地文旅部门申报,并经逐级审核后,报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审批;提供网上办事便利化服务,在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上,专门开设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服务平台,根据网站提示,上报电子申报材料,同时纸质材料向属地文旅部门递交,方便快捷办理;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每年面向市(州)文旅部门及部分高校负责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项目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传达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明确各类文化交流项目的审批标准、材料要求、审核要素、审核时长,不断提升业务人员服务能力。教育部门打造“游学四川”品牌,利用学校办学优势资源,结合大熊猫、三星堆、九寨沟、川菜、大运遗产等文化旅游名片,开发游与学相结合的精品项目,每年邀请国际学生来川游学、参加国际暑期学校等,加强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交流;动员省内学校积极申报、承办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的学生交流项目、活动,如“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ES项目)”等。

为持续推动我省青少年国际交流工作,立足工作实际,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加强工作。

一是打造好引进来“游学四川”品牌和走出去“川游世界”品牌。依托四川省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建设“四川中外游学”中英文线上平台,设置四川概况、教育资源、文旅特色、游学资讯等内容板块。具体展示:四川教育优势与特色,四川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魅力与现代化建设成就,“游学四川”“川游世界”品牌项目情况,四川中外游学在线学习资源,游学活动相关资讯等。依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计划、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名校研学计划等,通过财政部分资助,支持省内优秀学生赴海外知名院校游学。

二是拓展宣传渠道。用好四川省、成都市等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渠道,把握重要关键节庆时机,充分利用东京旅游办事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马来西亚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做好项目宣传,有效推广四川文旅、教育等资源,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参与来川交流活动。着力搭建“1+N”宣传推广矩阵,以现有友城为主渠道,文化中心、外宣站点为子渠道,形成多元立体的项目宣传模式,定期组织项目推广活动。联合公安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在出入境接待大厅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青少年国际交流有关出入境便利政策、安全提示等。

三是丰富项目内涵。深挖三苏文化、三国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聚力打造四川文化品牌项目。持续拓展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主题,增设更多创新项目,如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创新创业、艺术与文化探索等主题的游学项目。不断优化游学方案设计,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学校相关教育目标,加强对路线设计、课程研发、基(营)地运营管理等多环节的指导,推动游学市场规范、高质量发展。依托省内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暑期交流项目、短期实习项目等,吸引更多国 (境)外青少年来川学习。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研究制定交流活动绩效评估考核和问责机制,健全监督及举报渠道,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对项目运营单位开展定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推动机构规范、高效运作,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探索建立与我驻外使领馆、驻港澳机构等的常态化信息互通机制,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形成监管合力。联合公安、外事等部门做好国际交流项目背景审查,对于出境学生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对于在境外出现突发情况的,第一时间向我驻外使领馆和属地公安机关报告,确保快速有效应对处置。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11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48号提案的复函

2025-07-11 09:38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高善峰委员:

《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国际交流工作,为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第0648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开展青少年国际交流是落实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举措,对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四川作为中国的教育大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打造了系列品牌项目,积极拓展青少年交流平台。省(市)层面举办或支持的主要交流活动包括:中美青年交流联谊会、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四川营、“和谐节日”中美线上文化展示活动、中德青少年文化交流音乐会、与日本山梨县青少年线上交流会、四川·韩国友城中学生友好交流会、“大熊猫全球生日会”线上活动等,鼓励中外青少年双向交流,增进互知互信。

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相关部门围绕职能职责不断出台便利措施。公安部门推行中国学生办理出入境证件便利措施,实行学生免预约“随时办”,并在寒暑假适时推出学生专场等服务。对在境外遗失出入境证件人员的身份核查,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24小时;积极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签证便利,目前,21个市(州)公安局均在出入境接待大厅为外籍留学生推出“开学季”绿色通道,公安厅口岸签证部门为紧急来川开展交流学习的国际青少年提供口岸签证便利,出入境管理部门在9月开学季积极主动到大专院校开展安全教育、法律宣传、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规范审核审批我省青少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服务,明确青少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申报流程,项目单位向属地文旅部门申报,并经逐级审核后,报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审批;提供网上办事便利化服务,在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上,专门开设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服务平台,根据网站提示,上报电子申报材料,同时纸质材料向属地文旅部门递交,方便快捷办理;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每年面向市(州)文旅部门及部分高校负责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项目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传达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明确各类文化交流项目的审批标准、材料要求、审核要素、审核时长,不断提升业务人员服务能力。教育部门打造“游学四川”品牌,利用学校办学优势资源,结合大熊猫、三星堆、九寨沟、川菜、大运遗产等文化旅游名片,开发游与学相结合的精品项目,每年邀请国际学生来川游学、参加国际暑期学校等,加强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交流;动员省内学校积极申报、承办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的学生交流项目、活动,如“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ES项目)”等。

为持续推动我省青少年国际交流工作,立足工作实际,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加强工作。

一是打造好引进来“游学四川”品牌和走出去“川游世界”品牌。依托四川省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建设“四川中外游学”中英文线上平台,设置四川概况、教育资源、文旅特色、游学资讯等内容板块。具体展示:四川教育优势与特色,四川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魅力与现代化建设成就,“游学四川”“川游世界”品牌项目情况,四川中外游学在线学习资源,游学活动相关资讯等。依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计划、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名校研学计划等,通过财政部分资助,支持省内优秀学生赴海外知名院校游学。

二是拓展宣传渠道。用好四川省、成都市等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渠道,把握重要关键节庆时机,充分利用东京旅游办事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马来西亚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做好项目宣传,有效推广四川文旅、教育等资源,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参与来川交流活动。着力搭建“1+N”宣传推广矩阵,以现有友城为主渠道,文化中心、外宣站点为子渠道,形成多元立体的项目宣传模式,定期组织项目推广活动。联合公安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在出入境接待大厅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青少年国际交流有关出入境便利政策、安全提示等。

三是丰富项目内涵。深挖三苏文化、三国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聚力打造四川文化品牌项目。持续拓展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主题,增设更多创新项目,如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创新创业、艺术与文化探索等主题的游学项目。不断优化游学方案设计,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学校相关教育目标,加强对路线设计、课程研发、基(营)地运营管理等多环节的指导,推动游学市场规范、高质量发展。依托省内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暑期交流项目、短期实习项目等,吸引更多国 (境)外青少年来川学习。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研究制定交流活动绩效评估考核和问责机制,健全监督及举报渠道,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对项目运营单位开展定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推动机构规范、高效运作,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探索建立与我驻外使领馆、驻港澳机构等的常态化信息互通机制,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形成监管合力。联合公安、外事等部门做好国际交流项目背景审查,对于出境学生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对于在境外出现突发情况的,第一时间向我驻外使领馆和属地公安机关报告,确保快速有效应对处置。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