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合作交流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建议》(第065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交流平台,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先后与多国教育机构签署教育合作协议,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举办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亚洲教育论坛、国际中小学校长论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重要活动,与多国合作开展多次师生互访交流活动,与俄罗斯“海洋”儿童中心合作举办的系列活动,成为对俄罗斯教育交流品牌项目,为深化中俄青少年交流搭建崭新平台。以国际友城平台拓展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承办四川国际友城科技创新与全球教育治理交流会,深化与四川国际友城的教育互知。
四川教育“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中文教育稳步推进,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在海外建有10所孔子学院和3个孔子课堂,其中1个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积极选派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和国家公派出国教师赴海外开展中文授课和文化传播活动,目前,年均选派规模已逾百人。涉外办学高质量发展,省内高校在国外开设有“熊猫工坊”“经纬工坊”等办学机构或项目67个,培养了大批热爱中国文化、对华有深厚感情的师生,有效提升了我省教育国际影响力。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为抓手,持续提升我省教师国际化水平,近6年共计录取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7000余人。
四川教育“引进来”质量提升。围绕提质增效,发挥好“留学四川”品牌效应,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前,我省有58所高校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在川留学生近1.3万人。评选出四川大学“四川省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学习体验示范基地”等10所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来华留学工作整体水平提升;组织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精品课程评选,推进来华留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改革创新,共评选出97门精品课程;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中文教育大赛”等赛事,展示川渝两地留学生教育教学成果。支持高校引进境外一流资源“强强联合”,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省内高校共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60余个,自设立以来共招收学生36370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持续推动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立足工作实际,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加强工作。
一是重点优化四川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布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的“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指示,有重点地深耕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推进四川-中亚国家高校联盟等中外高校校群合作联盟建设,实施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发挥好四川国际友城、友好省州作用,为省内院校开展国际交流提供平台支撑。用好国家留基委“项目制”改革政策,加强高校公派留学选派水平,扩大师生“走出去”范围和数量。
二是加强“留学四川”品牌和能力建设。加强四川教育宣传推广,持续举办“魅力四川”高等教育展。发挥好四川省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优化来川留学生层次结构,配合重大战略需要,设立国别专项奖学金,落实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达成的共识,未来3年向中亚五国青年提供600个奖学金名额。稳步落实“5年5万”“3年1万,欧洲翻番”重大倡议,组织实施“国际青年四川行”“国际青年四川创客营”“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对优秀项目给予经费支持。扩大中外青少年体育、艺术交流,举办“逐梦绿茵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活动。
三是大力推进新时代“留学报国”。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完善回国服务等配套制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加强博士后国际交流,同发达国家开展技术领域人才联合培养。建设国家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基地,完善国家留学人员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春晖计划”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力度。
四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依托孔子学院和汉语课堂,扩大国际中文教育覆盖面,组织开展中文周、文化节活动,深化四川国际中文教育联盟建设,举办国际中文教师技能大赛。稳妥推进境外办学,积极申报“鲁班工坊”“中文工坊”建设项目,加大对职业教育“出海”支持力度,进一步打造具有四川区域文化特色的“中文+职业技能”品牌—“熊猫工坊”。
五是推动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用好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深入开展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围绕国家和省战略科技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支持中外双方高校(机构)共同合作培育一批省级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在高校联合聘请世界知名专家和学者、联合建设高端国际科研平台、对外联合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互相借力、统筹推进。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