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向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从启萌始提高法治素养的建议》(第0830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持续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增效。一是健全法治教育体系。持续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四川省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意见》,加强法治教育规划,落实法治教育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构建大中小一体贯通法治教育体系。通过“法律进学校”等系列活动,大力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有效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不断增强各地各校开展法治教育意识。二是提升法治教学质量。在1—8年级的班团队活动中开设《家庭·社会·法治》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统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将法治教学纳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高校法学专业必修课。加强法治课教师配置,将“法治教师专题培训”纳入国培省培项目,开展法治班主任建设试点,全省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中小学法治课专任教师达到8600余人。三是拓宽法治教育平台。省市县三级层层推进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品牌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超过1000万名。创新非遗木偶戏、民法典年画绘本、法治韵律操等学习教育形式,制作的10个优秀MV作品入选“宪法晨读”活动北京主会场视频集锦。充分发挥与教育部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拓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空间。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建成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30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116个,形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矩阵。四是增进法治教育协同。与省法院、公安厅、司法厅等联合开展“法治四川行”等地方品牌活动,切实推进法律服务进校园。与省检察院联合组织“检教同行 共护未来”活动,建立十项协作机制,加强未成年学生权益保护。联合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开展“法治建设有我 最美随手拍”作品挑战赛,与省妇联共同举办“天府家长慧”,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家庭延伸。
下一步,教育厅将积极采纳吸收提案和有关方面意见,聚焦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增强法治教育专业性。严格执行国家和四川省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课堂教育教学,分学段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确保师资和课时。小学低年级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的法治教育课时,小学高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占道德与法治课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初中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的法治教育教学单元或集中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学,鼓励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开设法律常识课程,加强高等教育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持续加强大中小学法治课教师队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队伍和法治教育研究“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二是围绕教育目标加强规划,增强法治教育连续性。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实际,按照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分段实施、整体推进,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化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将法治学习状况和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抓好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各学段一体运用。三是持续拓展教育平台载体,增强法治教育生动性。指导各地各校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以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易班网等为载体,为师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鲜活丰富的网络优秀法治教育资源。组织编写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制作普法影视光盘、普法动漫、法治宣传挂图等有关资料,供学生日常学习和参考。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四是聚焦工作协同发力,增强法治教育整体性。加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将实践基地打造成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内容创新的重要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强化社会实践的法治教育功能,推动法治实践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整合教育、司法、宣传等有关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团体作用,健全完善青少年法治社会法治教育网络。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家长法治教育手册,大力宣传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衷心感谢您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