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建议》(第1013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方面,全省共有29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建有航空航天类、电子信息类、机械与自动化类、交通运输类等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51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4个,在校研究生42049人。本科生培养方面,共有42所本科高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点146个,在校生82862人,涵盖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29个专业;2025年支持四川文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等5所高校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5个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专业。专科生培养方面,现有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等28所高职学校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等专业点46个,成都机电工程学校等41所中职学校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飞机设备维修等专业点46个,在校生人数20577人。
二是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一是支持低空经济相关学科建设,支持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个低空经济相关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贡嘎计划学科建设。二是支持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建设,获批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技术等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9所高校的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是围绕低空经济专业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所,入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入选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1项,入选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项,入选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项。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一是建设四川省无人机学院。2023年1月,我省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建立“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制订《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建设方案》,坚持“培养无人机领域高端人才、引领无人机技术发展、打造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的高科技人才培养特区”的目标定位,突出“无人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特色,“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四川省打造全国无人机产业高地提供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二是开展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支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立项“面向低空经济的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综合示范平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项“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与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立项“航空智能维修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推进低空经济领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有自贡无人机及通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商用飞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三是推进低空经济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立项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再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无人机产业学院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个。四是推进低空经济领域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都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建设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培育名单,全省建有3个低空经济领域相关的职教集团(产教联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接产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照低空经济发展要求,打造优势特色专业,推动专业精准对接,提高学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支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超常规布局低空技术与工程等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支持立项建设一批低空经济相关应用型品牌专业。引导高校瞄准产业新变化,动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二是聚焦项目驱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各类产教融合项目、行业特色学院、产业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公共实践中心,为我省低空经济示范高地建设提供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持续推进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院校联合组织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低空经济行业优势和独特价值,链接起高水平院校、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