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委员:
您提出的《进一步融合产业发展、高质量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第0677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认真研究,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前我省共有51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文化艺术相关专业点792个,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美术学等16个专业类,在校生375888人;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9个,立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9个。68所高职学校设置艺术设计、书画艺术等文化艺术相关专业40个,专业布点250个。166所中职学校设置工艺美术等文化艺术相关专业24个,专业布点273个,在校生35021人。
二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新文科建设为重要抓手,立足新时代、回应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获批文旅相关国家级一流课程18门、立项省级361门。获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14项,立项省级27项。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成都大学“数字艺术与时尚创意产业学院”等4个省级产业学院建设,支持成都东软学院“数字文旅产业学院”等2个省级培育项目建设。会同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支持四川旅游学院与四川旅投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文旅数智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建设经费4000万元。
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支持文化艺术院校发展,“十四五”以来,通过中省预算内资金投入超过2.5亿元支持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大楼建设项目等文化艺术院校项目建设。制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创作生产论证评估办法(试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舞台艺术专业比赛管理办法(修订)》《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管理办法》《四川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试行)》,鼓励青年人参加专业艺术赛事,激励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改造升级传统文化艺术专业,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新兴产业元素和技术;适应产业融合的趋势设置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交叉专业。引导和鼓励职业学校加强文化艺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按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产业实际案例和项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深入实施应用型品牌建设工程,支持建设文化艺术相关应用型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基地。推动艺术类院校与企业院团、产业功能区园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作品创作与演出、服务经纪、艺术经济等方向展开全方位合作。
三是以分类评价改革推动高校分类发展。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分别建立指标体系,明确不同类型高校发展定位,支持理工农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等高校差异化发展,以共性指标引导高校内涵式发展,以个性指标激励不同类高校错位发展,以替代性指标鼓励高校特色发展,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适配。
四是推动应用新技术赋能教学。积极引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推动艺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鼓励高校加大对新技术设备的投入,建设数字化艺术实验室、虚拟现实教学中心等教学设施。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教学、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文化艺术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产业项目,将产业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支持学校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学、授课、指导毕业设计和实践项目。鼓励产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开展合作科研和教学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