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60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24 10:1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李向成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培养氢能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第036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氢能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认真研究,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推进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在材料与化工、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动力、碳中和技术与工程等与氢能相关学科领域,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现有学位授权点43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在校生9221人,其中博士1403人。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技术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专业布点数17个,在校生3326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储能材料技术专科专业,在校生299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在校生914人。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我省高校在能源储备、新型能源系统、绿色化学与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4个,其中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独创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作为全球首个海上风电直接制氢的技术示范,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积极争取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四川),围绕氢能等能源装备方向布局建设分中心,吸引全国高校的潜在成果来川转移转化,推进高校科研与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供需对接,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提出加快培养氢能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条建议,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好适配。

一是加大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申报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等与氢能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申报氢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等氢能领域相关本科专业;指导职业院校设置氢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等相关专科专业。提高氢能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高校+实验室+企业”的工程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氢能产业相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集中培育一批氢能领域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项目,支持建设氢能领域高阶课程、创新实验项目、现代产业学院。

二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围绕氢能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持续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四川)建设,强化氢能等关键领域的分中心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协同知识产权部门实施高价值专利盘活转化行动,梳理、筛选出氢能技术领域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经济价值高的专利,形成专利转化资源库,联合搭建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高价值专利转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氢能行业职业培训。2024年5月,人社部首次发布了氢能相关职业“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制定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我们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新职业培训,鼓励各地加强新职业培训,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具备条件的院校和培训机构针对相关职业(工种)开展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培训项目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引导技工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商定氢能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联合开发实施氢能行业技能培训和实训项目,开展订单式氢能相关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搭建竞赛平台,支持有关部门举办省级氢能行业相关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选拔培养行业高技能人才,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4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60号提案的复函

2025-07-24 10:1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李向成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培养氢能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第036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氢能人才培养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认真研究,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推进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在材料与化工、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动力、碳中和技术与工程等与氢能相关学科领域,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现有学位授权点43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在校生9221人,其中博士1403人。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技术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专业布点数17个,在校生3326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储能材料技术专科专业,在校生299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在校生914人。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我省高校在能源储备、新型能源系统、绿色化学与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4个,其中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独创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作为全球首个海上风电直接制氢的技术示范,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积极争取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四川),围绕氢能等能源装备方向布局建设分中心,吸引全国高校的潜在成果来川转移转化,推进高校科研与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供需对接,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提出加快培养氢能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条建议,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好适配。

一是加大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申报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等与氢能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申报氢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等氢能领域相关本科专业;指导职业院校设置氢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等相关专科专业。提高氢能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高校+实验室+企业”的工程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氢能产业相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集中培育一批氢能领域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项目,支持建设氢能领域高阶课程、创新实验项目、现代产业学院。

二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围绕氢能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持续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四川)建设,强化氢能等关键领域的分中心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协同知识产权部门实施高价值专利盘活转化行动,梳理、筛选出氢能技术领域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经济价值高的专利,形成专利转化资源库,联合搭建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高价值专利转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氢能行业职业培训。2024年5月,人社部首次发布了氢能相关职业“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制定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我们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新职业培训,鼓励各地加强新职业培训,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具备条件的院校和培训机构针对相关职业(工种)开展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培训项目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引导技工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商定氢能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联合开发实施氢能行业技能培训和实训项目,开展订单式氢能相关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搭建竞赛平台,支持有关部门举办省级氢能行业相关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选拔培养行业高技能人才,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