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设残疾学生学科竞赛赛道 助力残疾人成才和就业的建议》(第0788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大力加强融合教育,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特殊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一、关于增设残疾学生竞赛赛道推进方面
(一)强化政策支持。2024年,我厅联合省残联出台了《特殊教育学生竞赛活动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各学科竞赛中为残疾学生预留参赛名额,比如全省中学生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已设立特殊组别。2025年举办的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首次实现了视力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同台竞技,组委会特别配备了盲文试题转换和辅助器具支持。
(二)加强条件保障。省财政已划拨专项资金400余万元,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竞赛场馆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完成二十多所承办学校的坡道、盲道等设施升级;二是辅助设备采购,包括为听障考生配备的手语翻译系统、为肢体残疾学生定制的竞赛桌椅等;三是建立了一支由200余名高校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
(三)加强教师培训。2025年3月,我省组织举办了特殊教育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班,覆盖全省300余名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竞赛规则适应性调整等实用技能。成都七中、绵阳中学等学校开展了“一对一”帮扶工作,由学科竞赛获奖教师结对指导特教学校老师。
2024年,全省共有近50名残疾学生参与了各类学科竞赛,较2023年增长近3倍。其中乐山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张某获得全省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创造了残疾学生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二、关于制定适宜的竞赛规则推进方面
(一)积极推进学科竞赛改革创新。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广“产业命题赛道”模式,鼓励企业出题、高校解题,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二是完善竞赛分类,细分高教、职教等赛道,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同时优化特殊教育学生参赛机制;三是提升普惠性,降低参赛门槛,加强基层赛事培育;四是强化成果转化,建立项目落地对接平台,联动地方政府提供创业支持;五是推进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引入国际赛事标准。
(二)优化残疾学生参赛支持。通过“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建立了差异化竞赛体系,组建专业教师团队指导训练;采用融合赛制,按残疾类型设置特奥滚球、跳绳等项目;完善赛事组织,为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工具和延长比赛时间。同时,通过分片区举办邀请赛、推动普特融合等方式扩大参与面。
三、关于建立人才培养链条推进方面
四川省教育厅鼓励高校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增设适合残疾学生就读的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完善残疾学生就读普通高校措施。支持乐山师范学院面向残疾学生开放除特殊教育外的更多专业,如人工智能、旅游管理等方向专业。加强高校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支持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建设,支持乐山师范学院学校开设儿童康复治疗学专业。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残疾学生教学、竞赛、实训基地,将竞赛与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培养工作结合起来,为表现优秀的残疾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优先录用的机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提案建议,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残疾学生学科竞赛支持政策,分类制定适应不同残疾类型学生的竞赛规则。依托高校建立残疾学生竞赛培训基地,探索“竞赛—升学—就业”衔接机制,提升残疾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为残疾学生创造更加公平、包容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