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 构建高质量融合教育体系”的建议》(第0532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建言,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特教工作,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促进特殊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一、融合教育发展整体情况。我省严格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两期《特殊提升计划》《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融合教育优先发展原则。近年来,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2024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学生40900名,占已入学残疾学生数的73%左右。加强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推进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园就读。
二、融合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不低于每年7000元的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全面落实,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县(市、区)已超过1.7万元。2020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及设备设施购置。2021年,启动实施特教学校暖心工程,将每年省级特教专项资金由500万元增加到不少于5000万元。截止2024年,全省建有省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5个;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85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912间,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189名,基本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支持体系格局,初步建立了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市(州)依托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如成都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有“特教云”实现市域特殊教育数据管理、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功能。依托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发听障学生融合教育指导宣传册、数字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共享。
三、特殊学生融合教育支持方面。截止2024年,全省成立161个区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由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为7436名随班就读学生开展语言沟通、认知能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社会适应等入学评估。普通学校根据评估结果为特殊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部分市州义务教育段特殊学生IEP制定率达到100%。强化项目引领示范,实施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项目——“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研支持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等项目,提升了融合教育质量。举办了全国范围的“新时期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引入了相关合作项目,先后组织了全省特教学校新教材培训等活动,围绕融合教育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省教科院组建听障融合教育团队在成都、德阳、资阳等地进行听障学生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团队成员对普通学校教师从无障碍环境建设支持、评价支持、同伴支持等方面予以指导,进一步提升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支持精准度。
四、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我省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培训纳入“国培”“省培”计划,同时在各类教师培训项目中,名额分配向特教教师倾斜。采取1名领衔人带10个成员,每个成员带5个学员的“1+10+5”的模式,建设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举办全省普通学校资源教师省级培训,2022年以来,已组织300余名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专业培训。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积极进行高等融合教育、学科教育+特殊教育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融合教育发展提前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人才。2024年,省教科院组织开展融合教育专题教研活动2次,普通学校(幼儿园)展示融合教学示范课2节,专题讲座2个,线上线下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近9000人次。
2025年,成都市双流区、锦江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四川特殊教育走上了具有西部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部门,严格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加大力度督促各地落实《四川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落实随班就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创建和省级数字资源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