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05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28 10:36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伍亮吉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我省中小学音乐课堂引入四川曲艺学习鉴赏的建议》(第1305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会商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持续加强地方曲艺传承和普及工作

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以及川剧、四川曲艺等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艺术课程。鼓励各地各校编写川剧和四川曲艺等校本教材。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宣传部印发《四川省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等,明确推选剧目、制作课件、建设校园社团、打造特色学校等十大重点任务。目前成都、绵阳、德阳等地部分学校已将四川曲艺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课后服务课程等形式,推动低年级学生接触经典唱段赏析与学唱。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近年来,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推动史志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部署,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史志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鼓励各地各校加强四川曲艺、四川清音等地方传统文化优秀剧目的打造,将艺术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择优遴选相关研学精品课程作为社会实践课程,打造一批“行走的思政课”品牌。近年来,遴选出200部川剧、藏戏、灯戏、木偶戏、皮影戏、傩戏及曲艺剧(节)目为戏曲进校园经典剧目。在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宜宾等市的30所学校成立川剧传习普及基地,指导中小学生用川剧曲牌吟唱古诗词,在美术课上绘制川剧脸谱,用国画表现川剧场景等形式开展戏曲知识进校园活动。

三、持续加强曲艺教学骨干能力培养

鼓励各地各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引入四川曲艺大家名家和非遗传承人入校常态化开展课外普及活动,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培养中小学教师成为地方曲艺教学骨干。将四川曲艺纳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活动,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从师范生源头培养四川曲艺教学骨干力量。省曲艺研究院、成都市曲艺团、巴中市曲艺团、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等曲艺院团采取“老带青”“师带徒”等方式,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机制,每年组织或邀请曲艺名家开展曲艺传承讲座、培训活动,组建四川清音、金钱板、盘子、莲厢等曲艺人才队伍,常态化开展曲艺人才培训。

四、鼓励创造优质教学资源和优秀剧目

支持各级院团、民营剧团与示范学校联合创办校级戏曲社团,成都八校联合创办“四川蜀蓉戏剧社”,着力打造原创剧目,如少儿川剧集萃《蜀戏冠天下》,少儿川剧课本剧《薪火相传》,少儿京剧《芙蓉花开·定军山》,青少年川剧交响乐《我是中国人》,青少年川剧舞台剧《成都》,川剧广播体操等。鼓励中小学校围绕四川曲艺等开展教学资源共享,积极投稿美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征集活动,共享更多更好的四川曲艺教学资源。

五、创建四川曲艺特色品牌

加强品牌学校建设,将戏曲艺术融入课堂、融入教材、融入活动、融入环境,省委宣传部牵头建设24个中小学川剧传习基地、6个曲艺社区基地、2个曲艺校园基地,打造成都草堂小学、列五中学,遂宁长乐街小学等一批川剧曲艺特色学校。连续举办川剧节和全省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展(汇)演。打造省、市两级青少年戏曲展演平台,在川剧节、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开辟中小学生展演舞台,已有100余个学校社团参演。

下一步,教育厅将联合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等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志愿服务等环节,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再次感谢你们对四川学校美育和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指导,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你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一定持续推动四川曲艺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8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05号提案的复函

2025-07-28 10:36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伍亮吉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我省中小学音乐课堂引入四川曲艺学习鉴赏的建议》(第1305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会商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持续加强地方曲艺传承和普及工作

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以及川剧、四川曲艺等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艺术课程。鼓励各地各校编写川剧和四川曲艺等校本教材。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宣传部印发《四川省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等,明确推选剧目、制作课件、建设校园社团、打造特色学校等十大重点任务。目前成都、绵阳、德阳等地部分学校已将四川曲艺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课后服务课程等形式,推动低年级学生接触经典唱段赏析与学唱。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近年来,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推动史志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部署,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史志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鼓励各地各校加强四川曲艺、四川清音等地方传统文化优秀剧目的打造,将艺术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择优遴选相关研学精品课程作为社会实践课程,打造一批“行走的思政课”品牌。近年来,遴选出200部川剧、藏戏、灯戏、木偶戏、皮影戏、傩戏及曲艺剧(节)目为戏曲进校园经典剧目。在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宜宾等市的30所学校成立川剧传习普及基地,指导中小学生用川剧曲牌吟唱古诗词,在美术课上绘制川剧脸谱,用国画表现川剧场景等形式开展戏曲知识进校园活动。

三、持续加强曲艺教学骨干能力培养

鼓励各地各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引入四川曲艺大家名家和非遗传承人入校常态化开展课外普及活动,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培养中小学教师成为地方曲艺教学骨干。将四川曲艺纳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活动,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从师范生源头培养四川曲艺教学骨干力量。省曲艺研究院、成都市曲艺团、巴中市曲艺团、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等曲艺院团采取“老带青”“师带徒”等方式,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机制,每年组织或邀请曲艺名家开展曲艺传承讲座、培训活动,组建四川清音、金钱板、盘子、莲厢等曲艺人才队伍,常态化开展曲艺人才培训。

四、鼓励创造优质教学资源和优秀剧目

支持各级院团、民营剧团与示范学校联合创办校级戏曲社团,成都八校联合创办“四川蜀蓉戏剧社”,着力打造原创剧目,如少儿川剧集萃《蜀戏冠天下》,少儿川剧课本剧《薪火相传》,少儿京剧《芙蓉花开·定军山》,青少年川剧交响乐《我是中国人》,青少年川剧舞台剧《成都》,川剧广播体操等。鼓励中小学校围绕四川曲艺等开展教学资源共享,积极投稿美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征集活动,共享更多更好的四川曲艺教学资源。

五、创建四川曲艺特色品牌

加强品牌学校建设,将戏曲艺术融入课堂、融入教材、融入活动、融入环境,省委宣传部牵头建设24个中小学川剧传习基地、6个曲艺社区基地、2个曲艺校园基地,打造成都草堂小学、列五中学,遂宁长乐街小学等一批川剧曲艺特色学校。连续举办川剧节和全省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展(汇)演。打造省、市两级青少年戏曲展演平台,在川剧节、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开辟中小学生展演舞台,已有100余个学校社团参演。

下一步,教育厅将联合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等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志愿服务等环节,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再次感谢你们对四川学校美育和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指导,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你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一定持续推动四川曲艺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