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797号提案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31 10:45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尊敬的李祥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第0797号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分析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一是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基本适应。我省中职学校现开设专业3017个,涉及19个专业大类、72个专业类、225种专业,基本覆盖全省国民经济各领域,人才供给总体上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二是专业设置与“六大优势”产业逐步对接。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开设相关专业,截至2024年12月,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六大优势”产业专业布点1070个、在校生37.43万人,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布点数350个、在校生13.6万人,装备制造产业专业布点数298个、在校生10.2万人。三是专业预警和调控布局逐见成效。在专业调整和申报新增专业时,提前预警布点较多、重复率高、招生规模大、就业率低的专业。“十四五”以来,支持发展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紧缺领域相关专业,新设中职专业点1060个,撤销647个,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二)经费投入保障增加。一是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办学投入机制。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我省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二是持续提升全省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督促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举办方落实主体责任,2024年,全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0.75亿元用于支持薄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较上年增加4.28亿元,增幅66.2%。三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2024年,全省中职助学金投入资金5.1亿元,惠及学生25.55万人。

(三)校企合作成效初显。一是深化校企双元育人。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长效机制。全省159家单位立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3家单位获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学生超过1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二是协同推进省级产教融合项目。构建校企“双激励”机制,分批打造50个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学校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261个和课程2700余门,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8个、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38个,联合开展生产、咨询、技术服务1263项,实现成果转化265项。三是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依托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在成都、德阳、宜宾等区域中心城市,分批打造15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入选国家级,总数居全国第二。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立4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共同体数量占总数95%。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优化中职专业布局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宏观调控和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三对接”思路,优化全省中职专业布局,确保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参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数据,动态更新省控专业目录,聚焦全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培育相关特色专业群。

二是加快推进经费投入保障。指导各地落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确保经费投入水平不低于普通高中教育。对改革成效大、办学水平高、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学校,通过设置绩效调节系数、绩效资金池等方式,给予相关学校倾斜支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经费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企业资本投入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职业学校与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加大订单式、定制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作。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

四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资源整合与共享。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两地职业院校在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信息的实时共享。两地联合举办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川渝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开展跨区域学生交流活动,组织两地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互访、交流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联合开展师资培训,鼓励优秀教师跨地、跨校授课、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31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797号提案的复函

2025-07-31 10:45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尊敬的李祥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第0797号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分析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一是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基本适应。我省中职学校现开设专业3017个,涉及19个专业大类、72个专业类、225种专业,基本覆盖全省国民经济各领域,人才供给总体上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二是专业设置与“六大优势”产业逐步对接。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开设相关专业,截至2024年12月,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六大优势”产业专业布点1070个、在校生37.43万人,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布点数350个、在校生13.6万人,装备制造产业专业布点数298个、在校生10.2万人。三是专业预警和调控布局逐见成效。在专业调整和申报新增专业时,提前预警布点较多、重复率高、招生规模大、就业率低的专业。“十四五”以来,支持发展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紧缺领域相关专业,新设中职专业点1060个,撤销647个,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二)经费投入保障增加。一是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办学投入机制。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我省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二是持续提升全省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督促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举办方落实主体责任,2024年,全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0.75亿元用于支持薄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较上年增加4.28亿元,增幅66.2%。三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2024年,全省中职助学金投入资金5.1亿元,惠及学生25.55万人。

(三)校企合作成效初显。一是深化校企双元育人。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长效机制。全省159家单位立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3家单位获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学生超过1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二是协同推进省级产教融合项目。构建校企“双激励”机制,分批打造50个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学校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261个和课程2700余门,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8个、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38个,联合开展生产、咨询、技术服务1263项,实现成果转化265项。三是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依托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在成都、德阳、宜宾等区域中心城市,分批打造15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入选国家级,总数居全国第二。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立4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共同体数量占总数95%。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优化中职专业布局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宏观调控和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三对接”思路,优化全省中职专业布局,确保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参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数据,动态更新省控专业目录,聚焦全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培育相关特色专业群。

二是加快推进经费投入保障。指导各地落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确保经费投入水平不低于普通高中教育。对改革成效大、办学水平高、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学校,通过设置绩效调节系数、绩效资金池等方式,给予相关学校倾斜支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经费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企业资本投入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职业学校与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加大订单式、定制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作。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

四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资源整合与共享。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两地职业院校在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信息的实时共享。两地联合举办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川渝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开展跨区域学生交流活动,组织两地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互访、交流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联合开展师资培训,鼓励优秀教师跨地、跨校授课、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7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